高校财务预算和绩效管理讨论 摘要:如今,高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在校生人数越来越多,考生生源呈现出多样性特点,高校收入、支出不断增加。在高校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的背景下,高校应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引进法律规范性的绩效评价方法,严格根据绩效管理要求、标准,对比、衡量、考评高校财务预算执行过程及结果。本文主要针对高校财务预算和绩效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 在高校的运营、进展中,经济基础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保障,高校管理部门需要引进科学、合理的方式,分配、利用高校财务资源。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管理部门需要注重自身预算执行效力的提升,针对现有的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基于此,文章介绍了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内容,阐述了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及新要求,提出了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1 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 1.1 财务预算要求。在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管理部门需要严格根据国家法律法规、高校教育方针要求进行,在教学基础上根据高校的进展规划、资金需求,估算高校开展教学工作所需资金,并针对高校的进展做出资金预算,随后方可执行。1.2 财务预算内容。财务预算的主要内容是资金来源、资金支出。其中,资金来源主要有:高校申请的上级拨款,教育部门、财务部门下拨的建设资金;高校学费、住宿费、函授等办班、技能培训所收获的非税收入;学校向银行贷款投入的资金;社会公益机构向学校捐款。财务支出应确保高校办公、人员经费的充足,确保资金支出的科学性、合理性,一般资金需要应用到科研、教学活动中。 2 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 2.1 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在高校财务预算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将高校目标、行动方法、策略进行细化处理,严格根据预算轨迹进行,以实现预期的预算管理工作。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施,有助于各职能部门对预算绩效目标进行考核,可以理顺预算的分配关系,法律规范高校各项资源预算开支,避开随意开支现象的发生。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项目各阶段的绩效控制可以保证资金的法律规范使用,改变资金支出不合理的缺陷,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2.2 有效掌握各部门活动。高校管理部门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做好动态控制工作,从预算编制、执行到结果做好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工作,根据评估反馈结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