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风险控制讨论 3 篇 第一篇: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及控制策略讨论 [摘要]通过讨论高校财务风险的概念和特征,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分析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基于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分析从预防高校财务风险和化解已出现的高校财务风险两个方面进行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策略讨论。 [关键词]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分析;控制策略 1999 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加快进展高等教育的决定为我国高校快速进展制造了难得条件。由此各个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问题随之而来,一方面为维持高校的正常教学活动,需要大量的高校建设资金;而另一方面,国家无法通过财政拨款的形式满足所有高校的建设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高校普遍“举债兴教”。因此针对高校财务风险相关讨论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本文在分析高校财务风险成因的基础上讨论高校财务风险的控制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校财务风险特征分析 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受国家财政的支持且不以营利为目的,其财务风险不会表现为因资不抵债而破产,而是通常表现为流动资金短缺、资金链断裂等。因此本文定义高校财务风险为高校在其进展过程中存在无法偿还债务的可能性。基于上述分析,高校财务风险具有以下两个主要特征。 1.1 高校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 高校具有公益属性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只能用支付能力评价高校的偿债能力,无法准确评价高校的长期偿债能力。高校所贷资金大部分用于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此类项目所需资金大并且投资回收周期较长,并且其未来经济效益受制于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使得高校财务风险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1.2 高校财务风险的强破坏性 高校财务风险具有更强的破坏性,因为一旦高校发生财务风险,高校只能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实行措施。所谓“开源”,高校的一般措施是扩大招生规模,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提高学费,尤其是扩大高学费生和在职讨论生的招生规模。所谓“节流”是对学校正常财务支出的非正常削减,例如降低学术成果奖励标准,削减学生实习经费等。这些行为会导致高校人才流失,教育质量下降,进而影响整个高等教育的健康进展。 2 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2.1 高校财务风险内部成因分析 2.1.1 偿债能力不足 高校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收入:① 国家财政拨款,主要用于日常支出如教职人员工资、教学经费、行政管理经费等。②科研经费,为专款专用,只能用于科研支出。③学费、住宿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