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德育范畴及监控讨论 [摘要]对高等职业教育教育类型的准确把握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德育效果的前提和基础,高等职业教育德育是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的德育教育。目前对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的讨论还不深化,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教学方法的安排上、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以讨论。大职业教育观念有助于我们探究出适合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德育监控模式。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监控模式 一、大职业教育概念的构建 职业教育,顾名思义是为职业做准备的教育。事实无可辩驳,一个人不管接受多少教育,当他离开学校,参加工作走向职场,那么之前他所接受的所有教育都是为从事一种职业做准备,职业可能是工程师、科学家、文艺工作者,也可能是一线工人、农民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所有的教育,即使是家庭教育也可以被囊括到职业教育之中,我们把这种为所有职业做准备的教育称之为大职业教育,以区分一般意义上的职业教育或职业技术教育。现行教育体制下职业教育之外的教育形式称之为普通教育,高中阶段普通教育称之为普通高中,高中阶段职业教育称之为中等职业教育,高中后阶段教育称之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统称为职业教育,但这样的划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方法是否正确是有待商榷的。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通篇讲的都是物质生产过程,旨在说明由于科学技术的进展,生产劳动并不一定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诸如在生产过程中从事生产指挥、组织管理、产品设计、产品检验以及从事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服务劳动,都是“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1]。这是笔者提出大职业教育的理论依据。现行的教育体系把职业教育单列为一种教育类型,其目的是为了适应工业化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而设,这种教育类型有把人培育成“机器人”的倾向,而不是“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与教育的本质是培育全面进展的人的宗旨背道而驰,其引发的教育伦理体系的混乱给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德育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导致现行职业教育德育的理论构建步履艰难,高等职业教育德育效果也屡屡遭社会诟病。 二、现行职业教育体制的反思 现行教育体制下,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划分标准为学生的高考或者中考分数,考试分数高的学生上普通本科或者普通高中,而考试分数低的则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或中等职业教育。但是这种依分数划分普、职教育的方法是否合理还值得进一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