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三分式创业教学模式浅谈 一、高职创业教育“三分式”立体化教学模式构成要素 (一)内容分层为了解高职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课题组选择常州高职园区 5 所高职院校的学生为讨论对象,样本覆盖 90%的专业。从创业主观意愿、创业教育认识、创业环境了解、创业活动参加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讨论。调查显示,约 10%的学生对“创业教育”需求强烈并具有较为明确的创业意愿;60%~75%的学生对“创业教育”需求一般;20%~25%的学生对“创业教育”需求无意识。可见,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具有明显差别,这为高职创业教育分层化教学提供了重要依据。另外,采纳《创业之旅—大学生创业实战模拟平台系统》中创业测评系统,从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创业智商、创业人格和创业成功指数 5 类指标进行测评分类。在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随机抽取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 150名学生进行创业素养测评,结果显示:创业基本素养较好类、提高类和一般类的比例分别为 9.6%、25.8%和 65.6%。测评结果同样作为高职创业教育分层化的依据。因此,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就必须对创业教育进行“分层化”实施。以“创业需求调查结果”和“创业测评结论”为依据,将创业教育内容分成三个层次:“创新创业意识教育”为第一层次,属于普及式的大众创业教育,面对全体学生;“创业通识教育”为第二层次,属于创业教育的中级阶段,面对具有一定创新创业意愿和潜质的学生;“创业职业训练”为第三层次,属于创业教育的高级阶段,面对创业意愿强烈及已经自主创业或参加企业实践的学生。(二)专业分类由于创业活动本身是复杂、综合的商业行为和市场行为,无法脱离现实社会中的某一行业背景和市场环境,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在于充分利用行业载体对大学生进行商业教育,而行业载体不能仅局限于单一专业,更应整合行业内相关的专业资源。因此,以大专业平台建设为依托,通过建立基于专业群的创业教育工作站,可以有效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同时,因为不同行业的商业特征并不相同,在对不同专业类别开展创业教育时也应有所区别。课题组对不同专业类别的创业特点进行调研分析,发现针对不同专业类别可以在“行业特征”、“创业模式”等方面实施差别化分类教学,并开发具有行业特点的创业教育资源。如工科类专业学生可以聚焦在生产性行业,依托专利和技术优势创业;而经管类专业与工科类专业相比属于“软学科”,在知识成果转化、产学研一体化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