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显著提高。从 2024 年开始,国务院颁布“1+X”证书制度并在各大院校开启试点工作。在此背景下,对比国家“1+X”证书制度要求,高职会计专业必须重新审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问题并积极推动相关改革。 关键词:“1+X”证书制度;高职会计;教学改革;策略讨论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进展、人工智能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显著提高。国务院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 20 条”)中明确提出:从 2024 年起,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制度试点工作,其目的是为社会培育更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培育会计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其所面临的压力日益剧增。 一、对比“1+X”证书制度要求,当前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国家创办高职院校的初衷是为社会培育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应更侧重于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纵观现状,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设置与这一初衷不太吻合。调查发现,其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学术型本科院校设置几乎一致,设有大学英语、大学语文、思修等公共课,以基础会计为代表的专业基础课,以及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核心专业课。与本科院校设置不同的是,高职院校还设有几门专业实训课,如:会计认知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等。尽管如此,理论课所占比重还是远远超过实训课。此外,高职院校开设较多的理论课,忽略了受众群体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实际,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阻碍进一步的学习和进展。(二)教学内容狭窄单一。当前,高职会计专业群所涉及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一共有 7 种,分别是:财务共享服务、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大数据财务分析、数字化管理会计、金税财务、财务数字化管理和智能财税。通过对 7 项证书具体内容分析可发现,其内容都与当前企业最新应用平台和实际操作挂钩,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同时,还要了解企业最新的实操体系,同时能将具体的知识点应用于具体操作中。然而,当前高职会计专业的大多数老师在课堂讲授中只涉及理论原理,并未讲授企业实操过程中的应用问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全面到来,社会需要全面进展的复合型人才,传统的会计教学已无法满足当今时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