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策略 摘要:受到会计学专业化、理论化、学生心理素养、老师教育水平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高职学生学习过程中会面临想听却听不懂的尴尬境地。因此,应合理贯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学思想,将生活与会计理论知识相结合,加深学生理解,从而提高会计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会计教学;教学效果;生活实践 一直以来,高职会计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以下问题: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而普遍下降,学生反映“老师讲的听不懂”。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理解会计专业知识,建立学生信心,提高会计课堂的教学效果,是广阔一线老师孜孜以求的目标。结合近几年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会计课堂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服务于生活,才能提高会计教育教学效果。 一、高职会计课堂贴近生活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一)行业特性决定贴近生活 会计人员如何“做账”,是由国家及各级地方财政部门通过颁布的法律、行政法规、办法条例来规定的。会计政策、税收政策瞬息万变,会计人员的“做账”方法就要随之调整,教材所教之法亦然。从 2024 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到现在,这项体系已经经历了几次较大的变革,而且变革尚未结束。2024 年,财政部新发布了 39 号等 3 项具体准则,修订了 9 号、30 号、33 号等 5 项准则。试想,2024 年出版的某教材根据准则规定将公司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账户,但 2024 年 1 月修订的新准则则要求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账户,若老师不及时调整,所教之法就是误人子弟了。 (二)课程特点需要贴近生活 会计课程理论相对抽象,但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具体会计方法。这就要求老师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生活化,将抽象理论与企业实际结合起来,贴近学生生活,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学生实践,体验会计做账的过程,在体验中帮助学生掌握具体会计方法。 (三)学生特点要求贴近生活 会计的专业术语的掌握,与学生的理解能力挂钩;相关的成本计算,税费的计算,则跟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息息相关。高职学生年龄较小,生活阅历少,缺乏实践经验;理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较同龄的孩子稍稍逊色。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学习会计不是那么容易。所以,老师应该贴近生活,将晦涩难懂的概念理论、数据计算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和会计知识之间构建桥梁,融会贯穿。 二、高职会计课堂教学如何贴近生活 (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