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成本核算分析 [提要]高职院校面临着生均拨款不到位、经费不足、专业调整、招生不力等亟需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的进展既要对外争取政策,增源增收,又要加强内部教育成本核算,节支节流。清楚核算不同专业人才的教育成本,高职院校可以引入作业成本法。本文结合作业成本法应用流程,谈谈高职院校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先决条件与措施。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高职教育;成本核算 高职院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人才供应渠道,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存在明显的区域和院校不平衡性。部分高职院校资源充足办学成本高昂,部分高职院校面临办学经费严重不足的困境。两种情况都不利于高职教育可持续进展。但高职教育经费到底多少合适,是个没有人能回答的问题。因为没有院校对人才培育成本进行系统核算。在经济新常态下讲求成本效益是高职教育的可持续进展之路。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制度,强化对办学成本的控制,是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我们认定高职教育是公益性活动,但从国民经济体系来看它是教育服务行业。它消耗一定的经济资源,同时也有人才培育、科学技术等产出。作为一项经济活动,它是有成本也有收效的。公益性只是明确了它的非营利性,并不能否定其效益性。因此核算高职教育的成本是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成本核算是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归集成本费用,计算产品生产成本的财务管理过程。高职教育的成本核算就是要根据职院校的职责功能、服务特征,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并采纳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确定各项服务的成本。建立高职教育成本核算体系要解决好核算对象、核算方法、组织体系等问题。 一、明确支出费用成本属性 教育成本的讨论始于经济学。因而谈到教育成本时,大多是基于经济学角度,把为获得或者提供教育服务的支出,均称为教育成本。因而教育成本有政府教育成本、学校教育成本和学生个人教育成本。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也是基于这一理论。笔者认为这是广义的教育成本。狭义的教育成本仅指学校教育成本,即学校为培育学生而消耗的费用。从会计学角度看,支出、费用、成本是有着严格区别的。支出包括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高职院校购置建造资产的支出应列入资本性支出,未形成资产的支出才是费用性支出。费用还包括资产的耗费,流动资产在消耗时计入费用,非流动资产在使用期间内通过折旧或者摊销计入费用。费用应进一步划分为成本和期间费用。为成本对象花费的费用才是成本,包括直接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