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3 篇 第一篇 一、诚信做人,加强诚信教育有助于高职生学会为人处世 中国古人认为:人无信不立。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也是中华传统美德。《圣经》中说:“诚信比财宝更有价值”。从伦理的角度看,“诚”作为一个道德范畴,主要是指真实无妄、诚实不欺,它既是一项做人的道德准则,也是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从总体来看,高职生的诚信状况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然而近些年来,高职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考试作弊屡禁不止;信用意识缺乏,拖欠助学贷款;人际关系淡漠,自我意识强烈。在现阶段加强对高职生的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是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要在高校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必须强化这一内容,将诚信教育渗透到日常学习、活动、生活当中,督促高职生“诚信立言、诚信修身,诚信待人,诚信做事”,这将会为他们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高职生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要从创新诚信教育理念,建立诚信教育体系,构建校园诚信信用体系三个方面构建科学合理可行的诚信教育体系,突出政治诚信、学习科研诚信、交往诚信、经济诚信、就业诚信、职业诚信等重点内容,使高校诚信教育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切实使大学生都能在诚信教育下得到修炼和收获,在未来职业进展中更好的存身立命,更好的为人处世。 二、感恩回馈,加强感恩教育将引导高职生懂得回报他人和社会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谢”。也有学者提出所谓“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的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所谓“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还有学者认为,“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育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列活动过程”。笔者认为,“感恩”和“感恩教育”无论如何定义,其关键词就是“感激,感谢”,其深层次的含义就是将“感激,感谢”付之于报恩的行动。实质上,感恩教育就是通过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对受教育的个体施加影响,使之产生一种特别情感,从而化作一系列回报行动的动力,其内在逻辑则是:蕴情———感悟———筹谋———践行———升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