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工电子课程教学质量策略探讨 摘要:电工电子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基础性课程之一,对高职学生深化学习相应专业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提高高职电工电子教学的质量,为高职学生的学业深化进展打好基础就成了高职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文章基于高职院校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实践出发,立足问题导向,提出高职电工电子教学改革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教学;教学质量;策略探讨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深化,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开展符合社会需求和个体进展需要的课程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面对的重要课题。电工电子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基础性课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与动手能力,同时又能够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电工电子课程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进展有着深远意义。而各高职一线老师对于如何有效提高电工电子教学质量也积极建言献策。 一、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教学现状 (1)理论教学与实操教学的冲突。电工电子教学作为高职学生的基础性课程,对学生的专业深化进展起着重要作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高职学生只有在扎实掌握电工电子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专业化的课程学习。但是在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认知进展水平的问题。以笔者所在高职院校为例,在校学生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的学生。学生在这一阶段大多没有经过更加专业化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性思维训练,因此不太适应专业水平较高的电工电子课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往往采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以此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课时冲突问题,从而导致老师大量压缩实操课时保证课程的完成度。这种教学模式的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实操课程对学生理论知识巩固的重要性,不能有效培育学生动手能力。(2)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的割裂。除了教学时间与教学方式的矛盾,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教学中还存在教学内容与学生进展需求割裂的问题。在高职电工电子教学的资料参考中,老师容易忽视资料的时效性。部分电路原件的技术参数与当前普遍适用的设备现状不符。进而造成了学生对电工电子进展现状与进展趋势模糊,不利于学生对相应问题展开深化探究和研讨。同时,不同专业对电工电子课程的需求有所区别。部分学校忽视学生之间的专业差异,以教材内容为导向开展电工电子课程,不能有效提高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3)教学设备的模块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