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论文 一、项目选取的前提分析-主体特征分析 第一,从主体的知识及能力基础分析。对于项目教学法而言,学生是项目的主体,从知识基础角度而言,高职学生经过了大学一年级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高等数学计量方法及管理学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管理会计课程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从能力基础角度分析,管理会计作为一门专业课的延伸课程,是《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相关课程的后续课程。完成先导课程学习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处理企业财务会计业务的能力。在具备了“对外会计”应具备的业务能力的同时,相应的也难免形成按准则处理会计业务的思维定式,弱化了职业推断及主观创新。而管理会计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则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强调了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为学生打破思维僵局,灵活处理企业实际业务打下了能力基础。第二,从主体的学习动机分析。大型企业集团财务部在招聘会计相关从业人员的过程中,不仅设置出纳、财务会计等传统会计职位,同时会有对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综合岗位的需求,因此满足就业动机将成为选择此课程的最主要动机。另外,学生出于对自身职业进展的规划,也会逐步意识到管理会计师(CIMA)职业资质的含金量。随着 CIMA 中文版考试的引入,学生语言的压力减轻,有力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了考试的通过率。因此,猎取职业资格证书,提高职场的竞争力,亦将成为学习管理会计课程的动机。 二、项目选取的适当性分析 项目教学法项目的选取至关重要,项目的难易应当严格控制,使学生既能通过项目的实践构建所需要的知识体系,又不会过于轻易的完成目标;项目的内容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从原理开始入手,结合原理分析项目、订制工艺。而实践所得的结果会使学生产生自问,解决思路是否根据课本所讲?解决方法涉及到哪些章节甚至哪些学科的内容?通过学生的自问及自我解答,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学生的知识体系。管理会计项目教学多围绕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预测分析、短期或长期经营决策及全面预算等方面开展。 三、项目选取的实际案例———以“变动成本法”为例 1.项目目标设计。从知识目标角度,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变动成本法的概念、基本原理;从能力目标角度,学生可以掌握正确认识企业利润的能力;从情感目标角度,本项目力求创设恰当的工作情境、要求学生经过角色扮演和有序竞争、合同协作、培育自主创新的精神及高尚的职业道德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