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美术教学的情感教育分析 一、借助教学工具,巧设学习情境,拨动情感之弦 信息技术的进展使现代美术教学不再局限于过去的“黑板+粉笔”模式。老师在教学绘画技能时,尤其是在教一些难以直接绘制的教学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绘画过程。这种动态演示省时高效,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而且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艺术之美,强化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生用线描写生画的技法画花时,老师需要指导学生把握绘画步骤:线描、勾线、涂色。若要让学生弄清楚这些知识,单凭讲解是不够,而老师直接示范又会占据大量时间,也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准确把握花的种类、形状以及绘画的步骤,更无法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艺术的魅力。假如老师在这个阶段运用多媒体动画技术,既可以直观演示绘画步骤,也能够呈现出百花斗艳的美景,让学生领略自然之美,感受绘画之美,唤起学生的艺术情感。此时再让学生进行模仿、制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美术欣赏,领悟情感内涵,品味艺术魅力 文化与美术的关系密不可分。一方面美术作为文化的构成元素,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另一方面,美术作品中反映出的文化元素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了解情感价值的差异性和多元化。因此,在美术情感教育中,老师可由美术中的文化因素入手,激发学生对传统美术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力,让学生能准确领悟美术作品中的真谛,品味美术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绘画创作过程中,要想画出绘画对象的“形”绝非难事,但想画出其“神”,亦非易事,这需要把握艺术作品的内涵与真谛。实际上,每幅优秀的美术艺术作品都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融入了画家的真实情感。唯其如此,才能成功地塑造出一幅幅富有美感与情感的美术作品。在高职美术教学中,老师应注重欣赏教学,将美术欣赏与文学欣赏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欣赏美术作品,发掘其中的深意,提高审美水平,领悟艺术魅力,促进绘画技巧的提高。学习中国画中的写意花鸟画时,老师可呈现名家的代表作,并辅之以相关的诗词,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认真品味美术的艺术魅力。例如齐白石的《虾》,追求神似,如张彦远所说:“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可见,中国花鸟画讲究的是形神兼备。而八大山人的绘画作品,如《鹌鹑图》,讲究意境,通过描绘花鸟,表现创作者对自然与生活的感受。在绘画过程中,需要将表现对象的神韵与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合,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