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项目化改革思索 课程项目化改造的意义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某类专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具备进入劳务市场所需的能力与资格,而且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具有持续进展的能力。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不断下降,学生能力的培育仅仅限于面上,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欠缺直接影响了其就业质量。高职院校要走出目前的困境,必须对高职教育课程及其教学模式进行讨论与改革,通过对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讨论与实践,构建符合高职教育规律、适应高职课程教学的模式,这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热点与难点,特别是对于教育、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广西,更需要探究一种符合区域特点的课程教学模式,使高职教育的进展在广西社会经济进展战略的实现中发挥主导作用。 如何在教学中采纳行动导向准则设计相应的教学环境、通过项目教学使学生在行动中形成职业能力,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改革与进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课程项目化改造的思路 课程项目化是指根据职业能力培育需要、区域经济和产业进展需求,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培育目标,立足职业岗位要求,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成项目,并根据项目组织原则和完成项目的一般过程实施教学与考核,把现实职业岗位的技术、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一线实际工作内容和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以若干个项目组成课程的教学主线,将若干课程模块有机地构成与职业岗位实际工作密切对接的课程体系。 课程项目化改造要从科目课程入手,通过课程的建设与改造完善专业课程体系,便于老师全员参加,集思广益,全面展开,营造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工作氛围,从根本上改变老师的教学观念,同时提高老师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能力。这对于学校的内涵建设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 课程改革的原则 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课程项目化改造的核心任务是要在知识与任务之间建立联系,目标是使课程教学从以知识讲授为主变为以知识应用为主;从以理性思维为主变为以能力训练为主;从以老师讲授和课本知识为载体变为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从学生被动听讲变为学生主动参加操作、积极参加新知识探究;从以老师讲解为主变为以老师积极引导、制造学习环境和条件为主。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符合高职生源特点,具有鲜亮的高职教育特色,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高职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要我学”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