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体系的构建 摘要:近年来,教育部多次发文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加大力度推动公共艺术教育。由于人才培育目标以及现实条件的制约,现阶段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仍然比较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学生的全面进展。本文以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探讨“1223”(一体、两翼、二特色、三平台)公共艺术教育体系的构建,以期对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进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大学生艺术团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育高素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在通识教育全面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公共艺术教育。2024 年,江苏省教育厅专门启动了省级以上示范性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考核工作,印发了《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考核工作的通知》,并出台了《江苏省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考核标准与办法》。2024 年,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团联合会、江苏省省级大学生艺术团先后成立,各高校艺术教育工作如火如荼。 1 高职院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意义 1.1 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多数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偏重于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导致学生学习模式机械被动。通过科学安排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与实践,以轻松愉悦的授课内容和体验式教学方式打破专业知识学习的单调感,既可拓宽学生视野、完善知识结构,也能陶冶性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艺术修养。1.2 活跃思维,激发学生创新动力。人类左右脑分别负责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艺术以形象思维为主,职业技能则以逻辑思维为主,但是它们都需要想象力、洞察力[1]。艺术教育有利于进展学生的思辨力和想象力,使其具有创新性思维。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正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学生顺利走向社会、步入职场打下坚实基础。1.3 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展示高校人文特性。高职院校的健康进展离不开深厚的人文底蕴。我国传统文化中把艺术教育视为怡情养性的重要方法,当代社会则更强调通过普及性的基础艺术教育来提高人文素养。在高职院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除将个体培育成人格健全、全面进展的人才之外,更要通过个人力量的积蓄来影响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道德情操及艺术文化水平[2]。 2 高职院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对公共艺术教育重视不足。为促进高校学生成长成才,国家多次下发公共艺术教育相关文件。但是对于多数高职院校而言,培育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