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24 级 1 班、2 班共 100 名护生为观察组,3 班、4 班护生 100 名为对比组。两组均为统招生,在年龄、性别及平均成绩等方面无明显差别(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传统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法教学。根据改革后的教学计划与内容,实施观察组教学,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模块,实施模块化教学:调整教学学时,以护士职业资格证为方向开展教学,重点培育护生就业能力。 1.2.1 教学内容模块化 根据临床护理任务,将儿科护理学划分为 4 个模块,即生命进展保健模块、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护理模块、患病儿童护理模块及儿科常见疾病护理模块。每个模块均有相应内容,明确护理内容与护生学习任务,提高学习的目标性,进而提升学生责任感与使命感。 1.2.2 调整学时 儿科护理学教学应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培育,提高护士执业资格通过率,将总学时调整至 60 学时,实训 15 学时、护理理论教学45 学时,并根据适度原则,适当增加儿科常见病讨论课。为提升护士职业资格通过率,增加 6 学时职业资格理论课,以考试题形式发放给学生,期末考试时检验学习效果。 1.2.3 教学方法选择 在教学中新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问题导向教学为常用方法,该方法是指呈现以为案例或事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同时,也可实施一体化教学法,将理论与实践、老师与实训室、带教老师与学生一体化,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也是常用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提升护生解决问题能力。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 SPSS13.0 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用均数(%)形式表示,用 t 检验,以 P<0.05 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考试及技能大赛成绩比较 期末考试平均成绩,观察组为(88.14±5.14)分,对比组为(76.45±2.34)分;技能大赛成绩,观察组(95.12±2.11)分、对比组(80.34±1.24)分,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及就业情况 观察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为 95.0%,明显高于对比组78.0%,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就业率方面,观察组的就业率为 98.0%;对比组为 77.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观察组对模块化教学评价 本讨论对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