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教学论文 一、高职院校非营销专业市场营销教学现状 1.1 缺乏适合非营销专业学生的教材。 一方面,市场营销教材数量非常多,主要分为本科院校使用的和高职院校使用的,却没有以营销专业和非营销专业为区别来划分教材内容;另一方面,国内的市场营销教材内容更新较慢,侧重点安排不当,针对性不强,案例不够新颖,难以引起学生自学或深化讨论的兴趣。 1.2 课时设置少。 市场营销是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往往设置在大一第 2 学期或大二第 1 学期,在其他专业课之前开设;在非营销专业,市场营销通常是专业选修课,大多开设在大二第 2 学期或大三第 1 学期,课时设置较少,一般是营销专业课时的 1/2,老师普遍感觉课时紧张,不得不缩减授课内容,很多理论尤其是新理论无法展开讲述。 1.3 重视程度低。 一方面是学生重视程度低。学生认为只要学好自己的专业就行,选修课可上可不上,自己今后使用不到。有些非营销专业将市场营销课程安排在大三第一学期,这个时候学生大多忙着参加招聘会或者准备参加专升本考试,选修课的到课率非常低。这种情况下,即使老师布置一些作业或安排实践环节,也因为学生到课率低而无法开展,老师的积极性也降低了。另一方面是学校院系的重视程度低,主要表现在时间安排、课时设置以及考试形式的安排上。 二、营销专业学生与非营销专业学生的差别 营销专业学生与非营销专业学生在学习市场营销的过程中表现出诸多差异,这种差异需要引起老师的高度关注。 2.1 专业基础的差异。 市场营销是建立在管理科学、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基础之上的一门应用型学科。营销专业学生在新生入学之后就会有专业讲座,学生在参加过专业讲座后就会对市场营销的概念、进展以及市场营销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有所了解,平常就可能偏好阅读有关市场营销的书籍或收集相关信息。因此,营销专业学生在学习市场营销课程之前就对市场营销及其相关学科有了或浅或深的了解。而非营销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市场营销课程之前对市场营销了解甚少,加之有些专业学生没有学习过管理学、经济学、数学等课程,理解市场营销中的一些理论就存在困难。 2.2 观念的差异。 对非营销专业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对市场营销普遍存在不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市场营销就是推销、销售,“推销产品”不足以成为一门课;认为市场营销的主体只有企业,假如今后不到企业工作,也就没有学习市场营销的必要性;认为市场营销是一门纯文字、纯理论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