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优化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进展,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在不断上升,从最基本的服装开始,对它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已不是仅仅起到保暖的功效。所以,对于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既是一种压力和挑战,但同样是一次机会。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和不足,由于服装设计专业对于学生以及老师的要求偏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性以及系统性,尽管高职院校也开始注重这方面的内容,不过并没有非常注重对于专业知识以及学生就业相互之间的实际联系,传统教学模式和理念比较强,所以,要对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培育专业性人才,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 一、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开设现状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过程。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是由专科或中专学校升格而成,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很难走出校门和社会,只能停留在理论上。从教学过程方面进行分析,从课本的第一章开始,把课本中的概念原理等知识进行基础知识的不断分析,使得教学内容同设计工作任务相互之间没有产生一定的关联性,因此教学模式没有充分表现出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及性质[1]。 (二)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不符。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是服装设计人才培育的基地,服装的质量和品牌,都是由这些人设计的,所以很多服装设计人才从高校输送到社会,人才质量的培育作为高职院校在未来和在社会上取得认可和进展的生命线,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提高专业素养打下基础,也是高职院校自身进展的动力。但是,由于教学内容比较偏重理论的学习,学生也只是一味机械进行理论学习,到社会上实践动手的能力比较差,好的作品很少。 二、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课程设置理念落后。高职院校受到各种条件及环境的制约因素,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有较强的实践性,使得服装设计专业设置课程很难与市场需求做到无缝结合,忽视市场需求,高职院校没有对服装领域的职业需求做很好的调查与分析,理论依旧是教学的核心,教与学中老师依旧是教学的中心。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不科学。在专业课程中,教学内容处于核心地位,由于大部分高校仍实行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总体上都是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不合理和过于繁杂,没有针对性地培育人才。严重缺乏实践课程,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比较狭窄,而且教学内容没有重点,没有涉及到社会市场所需的知识,教学空间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