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食品实训室管理模式分析 一、引言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内涵进展的关键所在[1],是高等职业教育培育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环节[2]。实训室的管理对于食品类专业而言,是提高人才培育质量的关键,直接关系到食品类专业的日常教学、学生技能提升、科研开发、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因此,加强食品实训室的管理,解决好实训室中管理与定位的问题是当前一项重要的工作。当前食品专业实训室的管理模式、人员配置及职能定位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管理架构不清、责任不明、实训室人员配置数量不足、层次普遍不高,岗位的主体性不能很好得到体现;实训老师岗位的职能定位不合理、不清楚,造成实训老师岗位工作内容多且杂、跨度大、工作质量不高。本文通过分析食品专业实训室的管理模式、人员配置及职能定位的现状,探讨解决职业院校实训室问题的有效途径,并结合食品类专业实训室现状提出具体改善措施,通过实践验证措施方案的有效性。为提高高职食品类专业的实训室的建设管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基础,同时也为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兄弟院校的实训室建设改革提供行之有效的案例参考。 二、食品专业实训室的管理模式 现时的高职实训室主要是由学校定位、教务处分管,但其实高职实训室的管理模式也可采纳学校定位、二级学院(系部)管理、专业教研室对实训室进行定位,如此,有助于在建设实训室时厘清管理架构、管理责任,充分考虑专业的人才培育模式,避开建设同质化。现时高职食品类专业实训室的分类可分为:校内实训室、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校内企管实训室、校外实践基地实训室。针对这些具体的实训室,可以实行更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校内实训室主要承担校内学生实训教学任务,可按具体学科的模式[3]或技术属性[4]来开设,一般有理化检验实训室、微生物检验实训室、无菌操作实训室、食品加工实训室、精密仪器实训室、化学技能实训室、食品焙烤实训室、食品感官评价实训室等,这类实训室可全体专业教研室老师共同管理,实训老师可侧重管理药品、试剂、耗材。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的管理应以学生为中心、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原则下明确具体职责,实现资源共享,知识互补,人员互通的深度合作机制。适合在不影响日常教学秩序下,开展企业检测项目,适合以项目化的形成设置教学内容。而对于校内企管实训室的管理模式适用于精密仪器实训室、校企联办的检测服务中心这类服务的平台。精密仪器实训室一般拥有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仪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