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讨论 一、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时出现的问题 (一)培育目标存在的问题 当前,有很多高职高专学校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育目标定位模糊,同时与社会需求相脱节。比如,有的高职高专院校照搬旅游本科的培育目标,有的旅游学校还挪用外国的培育旅游人才的方法,这样的目标定位不准确严重使高职高专的教育偏离了正确的路径。 (二)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开办旅游专业的学校为提高学生就业率,想培育出“一专多能”的全才,这样不仅造成课程设置缺乏层次性,而且还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教学,从而使学生动手能力差,这样就体现不出旅游业的综合性,培育出来的学生很难尽快适应旅游企业相关岗位的要求。 (三)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有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程和素养提高课。虽然课程内容全面,但没有适应地方经济进展的所需课程开设。同时,高职教材良内容陈旧,缺乏特色。另外,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环节有校内教学实训,一般都安排在本专业的实训室中进行,比如,《导游业务》课程实训时就在实训室让学生进行导游模拟训练,这样学生单科实训的单项技能过于单一,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学生的实际专业能力未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模式构建 (一)确立专业培育目标 在确立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培育目标时,首先要考虑我国旅游业进展的特色;其次要满足高职高专学生进展的需求;最后还要结合我国高职高专教育进展的规律及该专业的特点,因此,在培育目标中要体现以下三个特色。1.人才培育的高级性。高职高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培育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是不一样的,高职高专院校培育出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是属于高端技能型人才,而中职院校培育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主要面对服务层的技术人才。2.人才培育的职业性。高职高专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同时能为旅游企业培育出一线的服务和管理方面的人才。3.人才培育的地区性。高职高专院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育的目标必须根据当地旅游业进展的现状情况和当地的旅游特色、当地经济进展结合起来为当地旅游业进展服务。 (二)课程结构的调整 1.重新划分课程类型。依据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培育目标的内容,把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和职业训练课。文化基础课是对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和思想、身心健康方面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