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黄土高原淤地坝管理论文

黄土高原淤地坝管理论文_第1页
1/14
黄土高原淤地坝管理论文_第2页
2/14
黄土高原淤地坝管理论文_第3页
3/14
黄土高原淤地坝管理论文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总面积45.4万km2,多年平均输入黄河泥沙约16亿t。严重的水土流失威胁着黄河下游防洪安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进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黄土高原地区作为我国水土保持的重点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水土保持初步治理面积累计达到16.6万km2,其中建成治沟骨干工程984座,淤地坝10万余座,修建各类沟道防护和小型水利水保蓄水工程400余万处(座),兴修梯田1000万hm2,营造水保林800万hm2,人工种草233万hm2,治沙30万hm2。现有的治理措施平均每年增产粮食40多亿kg,解决了1000多万人口的温饱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荒漠化的进展。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水利水保措施年均减少入黄泥沙3亿t,其中,淤地坝等工程措施的减沙量占总减沙量的80%左右。 长期的水土保持实践经验表明,淤地坝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措施,大规模开展淤地坝建设,充分发挥拦沙、保水和淤地等综合功能,对促进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进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改善生态环境,有效减少入黄泥沙,确保黄河安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大力推动西部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黄土高原在未来的20年内将建设16.3万座淤地坝,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和建设淤地坝,保证其安全运行和工程效益的发挥,避开和解决过去淤地坝建设中存在的诸如部分坝系工程布局不合理、部分淤地坝设计标准偏低和设施不配套、重建轻管和综合效益偏低等问题,针对社会各界关怀的淤地坝建设与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关系等问题,我们通过调查提出了在黄土高原建设生态型、节水型和可持续进展型淤地坝的技术思想。 一、生态型、节水型和可持续进展型淤地坝的内涵 1.生态型——生态良好 淤地坝建设不仅着眼于拦沙造地形成稳产高产田,而且要与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密切结合,促进坡地退耕还林还草。根据当地气候、地形、土壤和水资源等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林草建设。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生态形态达到同类气候地形土壤条件下的良好水平。在坝地的利用方面,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尽可能多使用天然肥料和生物治虫,化肥、农药的土壤残留和随水排除的部分应达到国家标准。对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利变化,如一些地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黄土高原淤地坝管理论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