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探析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且已逐渐成为中小企业生存和进展过程中的瓶颈。中小企业融资通常遇到因内部管理不法律规范而导致信用差、信贷政策受限制被冷落、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等困境,因此中小企业想要在市场经济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提升自身内部的管理和取得外部的环境支持。本文在阐述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小企业融资难对经济进展会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基础上,从中小企业自身、银行政策、政府支持等视角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最后结合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和政策环境,提出了一系列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政策支持信用担保 近 30 多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的进展,优秀的中小企业具有同大企业一样的生命力。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满足人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加速技术创新,增加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我国相当一部分的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导致在经济进展中的作用也受到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一)经营保守,融资意识淡薄 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有限,资金缺乏、信用水平低,对金融系统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嗅觉不灵敏,主动出击意识不强。比较保守的中小企业,基本以现有资金作为投入,缺乏开拓市场的能力和意向经营范围较小,经营效率也通常不高。其自身的认知和内部管理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融资意识不强或者受阻,也同时造成了束缚自身开拓融资渠道的可能性。久而久之,信用系统建立的基础慢慢缺失,中小企业更是或受冷落,或被苛刻的担保和抵押条件拒之门外,自身融资能力自然无法提高,对真正到了需要融资的时候,没有信控记录,造成了信控记录空白,给融资的成功带来了困难。 (二)信贷政策对中小企业有局限 银行信贷是中小企业赖以融资的主要渠道,但获得的信贷支持却很少,因贷款交易和监控成本高等原因,银行不愿对中小企业放贷。大都要求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担保,但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拥有完全产权的不动产供抵押,更没有动产进行质押,同时由于资信水平低,寻找第三方进行保证也很困难。就算通过产权抵押或第三方担保获得的信贷,银行对企业的抵押贷款率也较低,企业通过抵押或担保实际得到的贷款数额相对较小,另外贷款利率也相对较高,基本不会取得基准利率一般最终的利率都要在基准利率上进行上浮。信贷授信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