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师德建设进展讨论 前言 二十一世纪最宝贵的资源就是人才,它是我们在全球化竞争当中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培育人才,因此教育肩负的使命从古到今,乃至于未来都是在社会进展的过程当中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和经济的进展需要依靠教育进展,从而关系到人才的培育与社会的兴衰,因此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与效能是我们身为教育者不断努力的目标。鉴于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培育技能型人才,产出相关科研成果和为社会提供服务,因此在职业学校承担人才培育任务的核心者就是老师,社会对他们的考量不仅仅是培育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和提高科研水平,亦或是老师是否是“双师型”载体,而且还包括老师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处于中职教育当中的老师是正值青春年华、缔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中职学生争相模仿的对象。老师的职业特点和角色价值决定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师德绝对不仅仅是个人品德问题,而是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未来。 一、师德概念界定 纵观我国针对老师的法规和政策,在 1993 年颁布的《老师法》第八条规定里头就明确老师的师德准则和师德法律规范即老师应“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关怀、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进展。”经 20XX 年和 20XX 年分别修订的《中小学老师职业道德法律规范》和《高等学校老师职业道德法律规范》来分析,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对师德的标准规定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最为显著和详细的是 20XX 教育部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在第十七章《加强老师队伍建设》中明确提出加强师德建设,即“加强老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宽阔老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老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老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实行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克服学术浮躁,查处学术不端行为”。20XX 年为贯彻习近平讲话精神,教育部出台《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首次划出高校老师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即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对学生实施性骚扰等都属于违反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