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违章人员的心理分析及预防对策的探讨事故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给员工及其家庭带来了灾难,如何杜绝习惯性违章事故成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课题。现针对习惯性违章原因,以及如何杜绝谈一些初浅的想法,仅供大家参考和探讨。一、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习惯性违章违纪行为动机由三个因素决定:(一)行为者对违章行为后果的追求程度,即行为者对行为后果的期望程度。体现为行为者对行为后果价值的推断,行为后果对行为者的价值越大,行为的动机就越强烈,发生违章行为的可能就大。行为者违章时存在有下述违章心理。1、侥幸心理。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当中,有时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在现场工作时,严格根据规章管理制度执行太过于烦琐或机械,未能严格根据规章管理制度执行或执行没有完全到位,不是违章行为。况且认为即使间或出现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造成事故,就是因为间或违章没有发生事故导致了一些违章行为演变成了一种“工作经验”而埋下习惯性违章的祸根。2、取巧心理。在远离公司的班组、仓库或野外的工作现场,因路途较远,或操作中有重复性操作内容。一些工作人员贪图方便、怕辛苦,嫌来回麻烦,往往会出现不按规程制度执行,擅自将几项操作内容自行合并操作、不办理工作票或未做好安全措施就开工的现象,以及未使用相应的工器具和安全用具就工作的违章行为。3、逐利心理。为了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个别作业人员(尤其是在记件、计量工作中)为了追求高额记件工资、高额奖金以及自我表现欲望等原因,将操作程序或规章管理制度抛在脑后,盲目加快操作进度,而不是科学的改善操作程序。4、偷懒心理。面临公司制定的严厉事故责任处罚制度,个别员工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操作多做事就容易出事。所以工作中甘愿一辈子当副班,不同意仔细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反正操作中正班或负责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当一个机械人,不仅少事少责任而且工资也少不了多少,何乐而不为呢?正是由于存在这种心理,在工作中不仔细履行自己的职责,导致现场监督环节形同虚设。(二)行为者对自己行为能力过高的估量。行为者的个人能力越强,技术越好,经验越丰富,则自认为行为成功的把握就越大,行为动机就越强烈,就是人常说的“技高人胆大”,往往将规章管理制度抛在脑后。公司近几年以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故中,不少就是站长、班组长等技术骨干违章违纪造成的。分析违章者的违章心理有下列几种情况。1、逞能心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