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的安全管理关于电建施工的安全管理,国家制定了很多的规章管理制度,管理人员也想出了不少好的点子,如危险点分析预控、安全交底记录、办理作业票等。但方法提得再多、规章管理制度定得再好,没有员工去很好地执行依旧等于零。谈安全不是只在会上谈,在纸上谈,在嘴上谈,而应具体落实到现场的每一项工作中去,只有真正地深化、落实和执行,才能更好的保证各项工作安全进行。电建安全建设的特点是点多、线长、面广、人散,而企业的安全监督力量也是有限的,无法做到时刻跟踪,盯牢现场。若想将措施真正落实到位,需要大力地开发人的自觉性,只有员工自觉地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企业才能从源头堵住各种各样的违章行为。 企业管理的根本点是人,企业应该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和需求。在管理上,企业应注重对人的软约束,而不是硬约束,制造出人人关怀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从而激发员工的内在活力、开发员工的动力源泉,以此提高员工自觉地安全作业的意识。仅靠安全规章的约束,员工只是客观被动地适应,而不是从主观上自觉遵守安规,所以要让人性化管理渗透于安全施工之中,制造一种平等尊重、积极主动、和谐严谨的安全文化。 在施工现场,常常可以看到企业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的警句或标语,如:“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进入生产现场必须带安全帽”、“厂区内禁止吸烟”等。这些标语或警句,从保证人身安全的角度来提醒人们注意安全是无可非议的,但假如过分用强制命令色彩,会使人本能地产生一种逆反的、对抗的心理。假如再增加一些劝导性的宣传:“高兴奋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请您注意安全”、“请把安全牢记心中”等,会使员工感到亲切,这些劝导性的语言与警句或标语内容形成共鸣。这种人性化管理效果要比强制命令的效果好得多。 当前,在施工现场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安全管理人员一到现场,员工就紧张地挂安全带、戴安全帽,甚至为了避开检查、监督,活都临时停下不干了。而管理人员一走,各种违章行为该发生的照样发生。为啥?因为员工认为领导总在吹毛求疵,他们一到现场准没好事,不是罚款就是批判,这是长久以来在员工中形成的一种心理定势。假如管理者到现场不只是一味地查问题、挑毛病,而是多给他们以亲切的问候、温暖的叮咛,和员工一起平等探讨安全问题,和员工沟通违章现象和危险源,让员工自己体会和想象不按规程作业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让员工感受到安全管理人员不是对头,而是朋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