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学合一》所思读罢《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教学合一,我一直认为是把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做到统一,即教学“合二为一”,其实不然。暑期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才知道自己的认识十分肤浅,有失偏颇,没有真正领会陶行知老先生“教学合一”的精髓。陶行知老先生所说的“教学合一”有着更深刻的含义,陶老先生认为“教学合一”不仅是把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还要把老师的教和老师自己的学融合到一起。为什么老师要做到教学合一,陶老先生认为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这一点对于一个从教二十多年的我来说深有体会。因为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仅仅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孩子们去读、去记,那么就是把活泼的孩子当成了书架子。当然如果老师只是教学生,只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教给了学生,那么学生的学习永远是被动的 。从另一方面来说,教师自己学习的知识也是有限的这样的老师都不能算是好老师。作为一名好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常言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小学低段,识字是主要教学任务,老师不能只教学生认得书本上的生字 ,而要以“趣”为前提,让学生开心识字,交给学生识记生字的方法。如预习的时候要求孩子自己动手做生字卡;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加一加”、“减一减”的游戏识记生字,也可以自创儿歌游戏识字;利用生活经验来提高识字能力,如:名字、路牌、广告牌、超市里物品名称等等,养成随时识字的好习惯。这样学生通过有意识记到无意识记,并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生字,慢慢地孩子们的词汇量越来越大,他的阅读量也随之越来越大,形成良性循环。学生通过六年的积累,掌握运用所学词语。这样会学习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 ,随着学习的深入,随着自己知识的积累,阅历的丰富,口笔头表达能力都会提高,无论出现什么样的文章,都能较为准确的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文章的内涵,更能与文章的作者产生共鸣。这不是老师都能给予的,老师能给予的就是学习的方法。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提醒老师时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来确定自己的教学方法。正如孔子所说:因材施教。如到了小学高段教学时,孩子们学习数学的能力略显差异,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