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晶铸锭炉升级改造中安全防护措施总结探讨目前铸锭设备改造存在的不足和光伏产业中的其它行业一样:低价拼杀。行业缺乏准入门槛,部分客户眼光短浅,为降低采购成本只求低价;客户不顾安全,改造厂家压缩自身利润,导致最近出现一些安全事故。为了行业的健康进展和客户的人身安全,在这里对铸锭改造过程的一些安全防护措施与大家做一些探讨。导致安全隐患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辅材(这里主要讲坩埚)铸锭炉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坩埚质量,坩埚出现安全隐患是铸锭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这就要求:1、G6 坩埚制造商不应对坩埚设备进行随意创新,在没有安全保障且技术成熟前推向市场须慎重,不要因为行业恶性竞争,玩弄概念,推出些概念性或功能性坩埚;2、坩埚制造厂商对坩埚的制程控制、坩埚出厂质量的检测和管控做到严格把关;3、硅片厂质检部门到厂检验和铸锭部门使用之前,都应对设备进行详细检验,杜绝走过场;4、硅片厂招采部门不要一味得杀价,应当更注重质量而选择业内主流厂家的产品;同样,坩埚销售厂家不能为了赢得市场而忽产品质量,否则只会得不偿失。“物美价廉”或许只是比较理想的情况,采购人员应当寻求性价比高的产品,在做好成本控制的同时,也对安全生产进行初层把关。二、生产流程控制 (以下主要阐述坩埚的喷涂、坩埚的硅料装填以及铸锭工艺)1、坩埚喷涂 G6 喷涂和 G5 略有区别。现在业内部分厂家为了降低成本而采纳国产粉,而且尽量减少粉的用量,但是最终喷涂效果不甚理想。之前企业都会采纳日本宇部或者德国史泰克等进口粉,但现在厂家大多用国产粉取而代之,在具体用量上也没有严格的用量标准,多数厂家使用的重量在 600-650g 之间,也有部分厂家使用 700-800g 的粉,但实际上应当根据各个厂家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粉量,例如:硅料配比、铸锭工艺,坩埚性能等,这需要一个摸索的过程。笔者认为还是应当采纳更为可靠的进口粉,并且混合用量控制在 750g 左右,尤其是在四个角和废弃层附近加喷量,假如是底部处理过的坩埚也要注意处理效果,粗石英砂发生粘锅现象的几率大于细石英砂,硅粉底侧处理的坩埚注意别破坏喷涂层;2、坩埚底部和四周装填硅料应尽量用一些平整的硅块或者边料护底护边,四个角要留出空隙,底部装填前应尽量先用一下细料铺底。由于各家料源和选用的工艺不同,厂家可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不断进行摸索总结,在装填时要注意轻拿轻放。笔者曾经走访过多个厂家,发现很多厂家在这方面都存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