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打印技术在工业设计教学中的运用摘要:3D 打印技术是一种对于工业进展具有重要作用的技术,进展时间相对较短,但其在工业设计中发挥的作用十分突出,将 3D 打印技术应用于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3D 打印技术对于人才培育具有良好的作用,对工业设计专业而言,由于其内部教学中对设计的要求较多,利用 3D 打印技术能够增加学生对设计的理解,学生在使用 3D 打印技术的过程中其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打印技术的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关键词:3D 打印技术;工业设计;专业教学1 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应用 3D 打印技术的价值1.1 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 3D 打印技术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属于创新产业与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特别是由于 3D 打印技术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以及技术性,因而学生对 3D 打印技术都比较关注,在开展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应用 3D 打印技术可以极大的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能够让学生对 3D 打印这项前沿技术产生兴趣之外,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大幅度提升,进而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比如学生利用 3D 打印技术开展工业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制造力,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能够融入自己的和想法,并且利用 3D 打印技术得以实现,这必定会极大的培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能够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制造思维得到进展,因而应当更加重视 3D 打印技术的应用,努力培育学生综合素养。1.2 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传统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中,理论讲述是重点,关于模型设计的内容大多通过单纯的讲解或者二维图像展现给学生。在实践操作课程中,老师仅能够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模型,而对于内部结构复杂的模型,学生仅能通过自己的想象进行理解。这种教学方法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制造思维与设计能力的提升。3D 打印技术颠覆了传统观念的教学,通过CAD、3DMine 等建模软件来建立三维实体模型,通过 3D 打印机将模型输出。把二维图形转换成三维立体图形,把抽象的三维模型转化成 3D 打印实体模型。学生通过对不同结构的认识和区分,对不理解的部分深化探讨,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潜能。1.3 推动产学研模式的进展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安排应当以当前市场的需求为依据,高校应当关注相关行业与产业的进展动向,很多高校都开始逐渐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并与周围的企业展开了密切的合作,即努力建立產学研模式,促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