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创机制 强化管理增效益 努力推动我县城乡供水持续快速进展 我们 XX 县位于渭北旱塬北部,面积 1233 平方公里,辖 24 个乡镇,76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68 万人。全县水资源严重短缺,境内无径流,境外补给少,地下可利用水资源大多埋藏较深,人均水资源量仅 170 立方米,不足全省的 1/6、全国的 1/12,且水质较差,高氟水、苦咸水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是一个资 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的贫水大县。 近年来,在省、市党政组织的高度重视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委、县政府把水利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在全县上下形成了 要”兴富,先兴水 的共识,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治水高潮。在水利建设中,始终把城乡供水工作放在首位,坚持统一规划,水源共享,建管并举,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提高效益,一手抓工程建设,一手抓工程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2000 年以来,共完成投资 4751.72 万元,建成集中供水工程 26 处,解决了 6.54 万人的饮水困难。新增固定资产 3880 万元,年供水量 360 万吨,产值 600 多万元,安置水利职工 68 人,为县域经济快速进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城乡供水工程是城乡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 九五 初期,由于水源贫乏,水质较差,导致缺水人口增大,全县饮水困难人数达 62 万人,在全省较为突出。特别是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条件下,城乡供水分别由水利和城建两家管理,农村供水工程因水量上不去,效益较差,县城供水因水源不足时常断水,两家管理的供水工程都面临亏损和难以维持的严重局面,城乡供水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快速进展。为了打破原有供水体制造成的僵局,谋求供水事业新的更大的进展,我们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城乡供水管理工作的切入点,通过组织开展调查讨论,外出考察学习,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 “”等,使大家提高了认识,解放了思想,牢固树立了 四个观念 :一是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新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