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三苦两乐”心得体会

“三苦两乐”心得体会_第1页
1/1
“三苦两乐”心得体会“三苦两乐”心得体会 领导苦抓——再苦也要抓教育 家长苦供——再苦也要供娃上学 社会苦帮——再苦也要帮助孩子上学 老师乐教——起早贪黑,血汗教学 学生乐学——坚韧不拔,玩命苦学 学习了“三苦两乐”的教育精神,我感触颇多。 会宁地区,山大沟深,条件艰苦,乡镇离县城远,往往达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村子离乡镇也不近,学生大都背着干粮,翻山越岭,来校寄宿就读。这里非常干旱,靠天下雨吃饭,使得这里十分贫困。而学生的寄宿就读,加大了家庭的开支,但这里却没有一个学生因此而辍学。家长苦供,社会苦帮,领导苦抓,使这个地区的教育质量年年名列前茅,并冠以“全国高考状元县”的美誉。我们这里虽然也比较贫困,但较之于会宁,还是优越富足的(据调查了解,一般学生的零花钱一星期在五元以上.)加上吃住由国家出资承担,可谓是处在福中,但每年还是有一定数量的学生辍学,实为不知福啊! 当然,学生的辍学,或许是家庭问题,但在了解了会宁地区老师的工作后,我想,学生的不断流失与我们老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有着更多的干系。曾有一位突然辍学的学生,当我问及他辍学的原因时,他说自己学习差,听不懂老师讲课,感到读书无望,有时还会受到老师的责难和惩处。我想我们每一位老师像会宁地区的老师一样爱生如子,不无故责罚,即使学生有过失,也应言语说教,让他从内心深处感到老师所说所做的一切为的是他好。假如我们做到了这点,也许就不会有上述学生的说法了。尊师重教,在这里才是真正地蔚然成风。在会宁如此艰难的环境中,老师将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靠着夜以继日的敬业工作,为会宁的“高考神话”做了“铺路石”。有谁会不尊重他们呢。 当然,会宁教育的成功除了与会宁地区老师的敬业精神有关外,更多的是会宁文化教育氛围下学生所形成的苦学精神所致。会宁的学生是罕见的能吃苦耐劳。孩子们一天的生活大致是这样的:早上 5 点半,学生们就起床上早自习了;6 点半左右上早操,然后吃早饭。早饭多是孩子们吃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干粮,就着开水吃,有些学校连开水都没有。学生每次回家都要带够吃一个月的干粮,或者是父母专程定期送来。晚饭和早饭差不多。有 30%至 40%的孩子甚至不吃晚饭。这样算下来,一个学生一个星期花 6 元吃饭,男生一个月 20 多元就可以解决吃饭问题了(最多的也不超过 40 元),女生花得则更少。看着学生们这样,老师们都很心疼,却都很无奈。当地流传这样一段话:“会宁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三苦两乐”心得体会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