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与法律,颠覆者仰融的颠覆计划日前,仰融高调宣布其庞大的再次造车计划。也许用“庞大”一词仍然不能准确表现其规模之大,它足以吸引绝大多数人的眼球,并激发出他们最原始的冲动——佩服得五体投地、批判得体无完肤、惊讶得瞠目结舌、激动得热血沸腾。是的,在一份足以颠覆国际汽车业格局的蓝图面前,有几个人还能保持理智?特别是那些希望能从中分一杯羹的人,哪怕仅仅是一小杯羹。仰融及其再次造车计划先说仰融其人,此人可以用传奇来形容。仰融是华晨汽车最早的掌舵人,早在1992 年就通过资本运作使得“华晨汽车”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随后的10年时间里通过频繁的融资手段一手构建以汽车为主体的华晨帝国。但好景不长,2002 年仰融与辽宁省政府因华晨汽车的产权问题发生纠纷,被辽宁省检察院以经济犯罪嫌疑人通缉,随后避走美国,并在当地起诉辽宁省政府,无果。7 年后的今天,已经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仰融抛出震惊世人的造车计划。这一计划将在美国和中国同时展开,其中在美国生产整车300 万辆、发动机300 万台;在中国投入400 亿至450 亿元,生产整车100 万辆、发动机300 万台、变速箱300 万台,而这仅仅是第一期。国内造车的远景规划中,仰融提出“831111”概念:8 年时间里,在中国整车产能达到300 万辆,创造产值1 万亿元,上缴利税1000 亿元,解决10万人就业,工人年均收入10万元。仰融计划造的车起点相当高,品牌“正道”将与奔驰、宝马等豪华品牌直接竞争,在技术上搭载混合动力,并使用第三代内燃机技术,燃油利用率达到95% 以上,完全切合国际汽车产业高性能且绿色环保的发展趋势,对中国汽车产业来说更是一场变革。以国内实力强大的一汽集团对比,或许能够更清晰地勾勒出仰融造车计划的庞大,1 万亿元相当于5 个一汽集团的年产值,400 万辆的产能更是一汽集团年产量的2 倍多(2008 年数据),考虑到其生产的车绝大部分是高技术含量的混合动力车,而且是豪华品牌,说这一计划将缔造出超越丰田的世界最大汽车集团也不为过。然而,作为目前全球混合动力的绝对领先者,丰田汽车仍在为混合动力车成本居高不下,销量过小而苦恼,为全球汽车需求下降而导致的企业减产、并爆出公司历史上最大亏损而焦头烂额。国际汽车行业如此,仰融如何能在谈笑间超越所有的竞争对手?造车资源从何而来?说仰融是一个传奇,是因为其强大的融资能力,并因此而披上神秘色彩。但是,汽车制造是集资金、技术和劳动三者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