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活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三课时——《液体的热胀冷缩》。主要通过对水及其他液体受热和遇冷时的体积变化情况的研究,引导学生总结出研究中的共性特点,协助学生构建很多液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概念。并通过与生活现象的联系,进一步激发他们对于研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最终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二、学情分析:学生们在前一课的研究中,看到了加热(冷却)试管里的水后气球皮会鼓起来(收缩),并就其原因有了初步的理解——水受热(受冷)后体积发生了变化。本探究活动正是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展开对体积变化的研究。学生们在生活中都有过类似的经验,比如烧开水时水会溢出来等。但学生们没有对生活中的这种体积变化的现象实行过深入的思考,也没有过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的经验。这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障碍。三、活动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四、活动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五、学习方法:1、探究式学习法。2、对比观察法。六、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七、活动目标:1、科学概念:(1)、知道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2)、知道很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2、过程与方法:会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检验液体的热胀冷缩。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使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八、活动准备:为每组准备:烧杯、两个小药瓶、两个带小孔的瓶塞、两根吸管、冷水、热水、一支温度计(教师演示用),另备牛奶、食油、白醋黄酒等易分辨的液体。九、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假设艳艳是个懂事的孩子,在家常常帮妈妈做家务,做妈妈的小帮手。今天,家里来了客人,她赶紧装满一壶水帮妈妈烧水招待客人。(媒体课件)播放一段三维动画短片:在一个冒着淡蓝色火焰的液化气灶上,正烧着一壶水。一会儿水开了。把壶盖顶的一窜一窜的,大量乳白色的热气冲出来,水持续地往外溢,浇在炉火上,发出嗤嗤的声音,火焰变得忽大忽小,最终被大量溢出的水浇灭了。师:你看到了什么?(壶里的水溢出来了)看到这个现象你又什么话要说?生:壶里的水为什么往外溢呢?师:同学们向大家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猜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