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导论课程;课堂教学;课外指导一、引言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育各类高级专门技术和管理人才。对新入学的大学生而言,能否适应与中学不同的学习目标及学习方法的变化不仅关系到大学阶段的学习成绩,还与后续的职业进展息息相关。导论课程在帮助学生从中学学习方式过渡到大学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校的《电气工程导论》课程开课于 2024 年秋。新生入学之初,虽有新生入学教育,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还不清楚,对专业历史、现实状况、就业前景以及专业进展方向等均不了解。因此,《电气工程导论》这门专业必修课、学前教育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厘清电气工程专业的构建体系,明确学习目的。但是,对于刚刚高中毕业、对专业没有一点概念的学生来说,通过 16“学时的课堂讲授,在没有实践与实验的情况下能理解这个 专业框”架 吗?近十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常用的理论教授方法很难解决上述问题,学生并不能理解该门课程的学习目的,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也很难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甚至认为跟后面的专业课程学习有重复和浪费的嫌疑。因此,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二、明确授课老师的 岗位职责 是关键“”老师是《电气工程导论》这一门专业课 学前教育 的关键,因为学前教育的目的不是给学“”“”生讲授深奥的理论,而是类似于 科普 。老师的 岗位职责 是用通俗的语言给没有任何专业知识的学生描述专业性质、专业涵盖内容;为学习专业知识而需要铺垫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的构成;强弱电之间的关系;今后的就业走向、行业动态、行业进展趋势等内容。在 16 学时的课程中,老师要教授清楚,学生要理顺清楚,对教、学双方而言都是具有挑战性的。因此,需要对教课老师和专业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其中,任课老师的正确引导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一)对师生的要求从通用教材来看,导论的课程安排是根据电气工程的 5 个二级学科方向设置的。因此,需要老师有相应的学术背景,并有一定的实际经验。同时,老师还需将这几个二级学科的专业内容及特点、电气专业相关的技术进展、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对学生就业的新要求相结合。老师在讲授过程中会不可避开地涉及到大量的专业术语,这对刚入学的新生而言一定很陌生,他们会觉得过于专业化的讲授很枯燥,但过于通俗的讲授又会使学生印象不深或者不能形成体系,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排斥。事实证明,讲授过程中适当地采纳实际事“”例引出知识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