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教学设计-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教学设计-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_第1页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教学设计-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_第2页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教学设计-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教学设计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 1、通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学习,加强诵读实践,养成诵读呈现与内容理解、情感把握有机融合的自觉。 2、从抒情表达的角度,进一步落实新诗创作实践。 3、必备知识的积累:郭沫若 五四精神 部分词语 教学重点: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与诗歌的象、境、意的融合。 教学难点:内容理解与清楚完整的表述呈现。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点拨 教学内容: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直抒胸臆与形象暗示 一、导读识人 1.对下句,猜人物 他幼年在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思索了片刻,对道: _______。由于对句不凡, 表现了强烈的进取精神, 结果全体偷桃学生,一律免罚了。 对句: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人物:郭沫若。 2.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1914 年留学日本,1921 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成立制造社;1923 年于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编辑《创作周报》《洪水》,提出“革命文学”主张;1928 年起旅居日本,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秘密回国。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浪漫主义的天才诗人,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 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喊出了时代的真声音,震醒了一代青年,释放了被压抑的社会心绪,满足了时代的精神需求,而且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 二、朗读辨境 1.形象呈现——诵读体验 ① 放号:阳平 去声?——读去声,解释成吹号,但是,诗歌内容跟号角不沾边。读阳平,是号叫——呐喊——惊叹——赞美的意思,和这首诗的疯魔状态匹配。 ②8 个“啊”、6 个“哟”,如何读?——学生诵读尝试,可结合网络诵读视频,丰富体验。 2. 这首诗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什么? 雄伟、强力、壮丽、酷热 三、创作背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 1919 年 9、10 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文旅传媒+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传播文化,成就未来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