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绿色养生观【提要】《论语》中丰富的养生文化思想表达了颐养身心的绿色养生观,对于生命个体的存在,它提倡以人为本,惜生重生的贵生观;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它主张顺天应时,适度消费,简约生活的养性观;并提出音乐可以让人愉悦精神,放松身心,从而形成修身养心的怡情观。这些思想作为丰富的养生文化资源,为我们如今正确处理人与人以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关键词】《论语》贵生观养性观怡情观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有很长的历史源流,“养生”一词,拆开来看,“养”有保养、补养之意,“生”是生命、生存之道,所谓“养生”就是通过各种途径来保养生命,从而预防疾病的侵扰,实现健康长寿的目标。《论语》中就包含了一些绿色养生的思想。一、以人为本的贵生观梁漱溟说:“这一个‘生’字是最重要的观念,知道这个就可以知道所有孔家的话。”儒家的重要观念是“生”,如叶朗所言“中国传统哲学是‘生’的哲学。”养生的表层意思是给养生命,保障身体健康,而这个前提就是生命,并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正是对生命存在的重视。人只有严肃地看待生死,才会敬畏生命。孔子对生死的观点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从外表看,孔子似乎只重生,不重死,但事实并非如此。“未知生焉知死”不是简单的轻死重生,它更多表达的是重视生命并注重维护现实伦理秩序。“死者,人之所必有,不可不知,皆切问也。然非诚敬足以事人,那么必不能事神;非原始而知所以生,那么必不能反终而知所以死。盖幽明始终,初无二理,但学之有序,不可躐等,故夫子告知如此。”朱熹将生死看作相同的事,而区别在于对生死认识的轻重程度上,所以孔子对死并没有回避,而是他对死的告诫,他认为只有敬畏生才能敬畏死。“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鍻,鱼馁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这就在饮食方面教导人们要注意食物的健康,即“非极口腹之欲,盖养气体,不以伤生。”通过饮食上的忌讳,教人重视食品平安,提高健康生活的意识,以到达绿色的生存状态,这表达了《论语》中以人为本的贵生观。身体健康是人们得以从事其他活动的前提条件,我们不仅要意识到生命的重要,还需保养好身体,形成绿色养生观。二、仁爱节制的养性观養生并不是简单地给养生命,保障身体健康,它同样十分注重心理和道德品性的培育。修己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