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之乱的起因 汉景帝即位后,中央专制皇权和地方王国势力的矛盾日益激化,御史大夫晁错开始与汉景帝谋划削藩。景帝二年(前 155 年),晁错向景帝上《削藩策》,再次上陈诸侯的罪过,请求削减封地,收回旁郡。 景帝三年(前 154 年)冬,楚王来朝,晁错借机说楚王刘戊为薄太后服丧时,偷偷淫乱,请求诛杀他,景帝下诏赦免死罪,改为削减东海郡作为惩处;两年前赵王刘遂有罪,削去其河间郡;胶西王刘昂因为售卖爵位时舞弊,削减其六个县;随之景帝又与群臣协商削夺吴王刘濞的封地事宜。 景帝的削藩之举在朝野引起了很大震动,吴王刘濞担心削地没完没了,就想进行谋反,遂亲往胶西,与胶西王刘昂约定反汉事成,吴与胶西分天下而治。刘昂同意谋反,并与他的兄弟、齐国旧地其他诸王相约反汉。吴王刘濞同时还派人前往楚、赵、淮南诸国,通谋相约起兵。 不久,景帝降诏削夺吴王刘濞的豫章郡、会稽郡。诏令传到吴国,吴王刘濞立即谋杀了吴国境内汉所置二千石以下官吏,联合串通好的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六王公开反叛。刘濞征募了封国内 14 岁以上,60 岁以下的全部男子入伍,聚众 30 余万人,又派人与匈奴、东越、闽越贵族勾结,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名义,举兵西向,从而开始了西汉历史上的吴楚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指的国家 叛乱的诸侯国分别是吴国、楚国、赵国、胶西国、胶东国、菑川国、济南国,那么为什么这六个诸侯国会叛乱呢 七国之乱的评价 现代历史学家翦伯赞: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之间矛盾的爆发。七国之乱平定以后,诸侯王强大难制的局面大为缓和,中央集权走向巩固,国家统一显著加强了。(《中国史纲要》) 北华大学东亚文献讨论中心教授刘国石:七国之乱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七国之乱的平定和诸侯王权力的削弱,沉重地打击了分裂割据势力,标志着诸侯王势力威胁基本被清除,大大加强了汉朝中央集权,为汉武帝以推恩令进一步解决诸侯王问题,制造了必要的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复苏和进展。(《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安史之乱之比较》) 七国之乱首领刘濞叛乱的原因 吴王刘濞是七国之乱谋反的领头人了,为什么刘濞突然谋反呢纵观历史典籍,不难发现,刘濞的造反一半是被逼出来的。因为刘濞的儿子被刘启失手打死。 刘濞宣称此次起兵的缘由,是汉王朝有贼臣专权,蓄意侵夺诸侯国土地,卑视虐待刘氏骨肉,使国家社稷受到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