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战争的分析 中文名称:三十年战争 参战部队:瑞典、波希米亚、丹麦、荷兰、法国、苏格兰、英格兰、萨克森,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奥地利、巴伐利亚 战争结果: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时间:1618 年~1648 年 地点:整个欧洲 人物:古斯塔夫二世 斐迪南二世 华伦斯坦 孔代亲王 三十年战争的详情 30 年战争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捷克巴拉丁时期(1618~1624 年)。掷出窗外事件发生后,捷克组成临时政府并宣布独立,次年选举新教同盟的首领巴拉丁选侯腓特烈为国王。捷克与巴拉丁联军初战告捷,攻入奥地利,逼近维也纳。但后来由于得不到新教诸侯的支持,在旧教诸侯和西班牙援军的强大攻势面前,捷克和巴拉丁联军节节败退,并于 1620 年 11 月 8 日的白山战役中北彻底打败。自此,捷克完全丧失了独立,成为奥地利的波希米亚省。在德国境内,巴拉丁被西班牙军队占领。到 1624 年初,旧教势力已取得决定性胜利。 第二阶段,丹麦时期(1625~1629 年)。天主教同盟的胜利和哈布斯堡家族势力的增强,引起德国新教诸侯的不安,也威胁着法、英、荷、丹等国的政治经济利益。1625年,法国首相黎塞留促成英国、荷兰、丹麦三国结成反哈布斯堡联盟,各国资助丹麦出兵德国,这样一来,德国的内战演变成一场国际战争。1626~1628 年,德皇在天主教同盟的支持下,依靠捷克贵族瓦伦斯坦的雇佣军,打败丹麦军队,占领整个北德地区。1629年,丹麦被迫与德皇签订《卢卑克和约》,保证不再干涉德国事务。同年,德皇颁布《复原敕令》,规定凡 1552 年以来没收的天主教会的一切财产,都必须归还天主教会。 第三阶段,瑞典时期(1630~1635 年)。哈布斯堡家族在北德的胜利,使追求波罗的海霸权的瑞典惴惴不安。于是,法国以巨额金钱,俄国以大宗粮食、硝石援助瑞典,怂恿瑞典出兵德国。1630 年 7 月,瑞典军队在国王古斯塔夫二世的统率下,从波美拉尼亚登陆,相继占领了德国北部、中部许多地区。后来,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战死,瑞典军心涣散。从 1632 年底起,战争进入相持状态。1634 年 9 月,德皇依靠西班牙援军在莱茵河与多瑙河之间的诺德林根重创瑞典军队。次年,新教诸侯与德皇缔结和约,战局朝着有利于德皇和旧教诸侯的方向进展。法国于是直接参战。 第四阶段,法国瑞典时期(1635~1648 年)。法国本为天主教国家,与德皇、西班牙并无宗教矛盾。法国之所以直接参战,主要是担心哈布斯堡家族势力的膨胀,危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