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濯水一丝一缕总关情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水利万物而不争。黔江区濯水古镇,有山,麒麟盖;有水,阿蓬江。阿蓬江,全国唯一自东向西流淌的河流,一路向西倒流五百里,至此放慢了脚步,不忘回馈濯水一泓碧波。或许是“从善如流”的滋养,这座兴起于唐,兴盛于宋,走过一千多个春秋的古镇,曾发生过许多关于“善”的故事。近乡情怯。我的家乡就在阿蓬江下游,离濯水古镇不远。每次回老家,只是匆匆路过古镇。一次回乡探亲,我抽出大半天时间,试图真正走进濯水古镇,去倾听老街光滑凹凸的青石板下,那隐藏着的旧事。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五月的初夏,娇柔明媚。我来的这天,不是旅游旺季,仅有三三两两的游客在闲逛。一走进古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老街口的古戏楼。古镇人爱看戏,那个时代,看戏是有“瘾儿”的,一为显示身份,二为广结人缘。濯水独有的“后河古戏”,以“半台锣鼓半台戏”的激昂,传达着老百姓心中的悲欢。如今虽没有时机看一幕古戏,但戏楼外的一组组对联,仿佛是古戏楼依旧在无声诉说昔日的喧闹景象。“古镇澜回,千声犹荡土家韵;高台风起,百载远惊巫峡云。”“丝弦醉月,水袖裁云,演古镇传奇,半台锣鼓半台戏;韶乐绕梁,霓裳焕彩,添武陵神韵,百代风骚百代情。”…………曲终人散,如今的古戏楼人去楼空,此时无声胜有声。古戏楼是一方水土的剪影。透过它,你能想象这个拥有千年历史的古镇昔日的繁荣盛景。濯水古镇兴起于唐代,兴盛于宋,明清以后逐渐衰落,是渝东南地区最富盛名的古镇之一。作为重庆旧城老街的典型,濯水古镇街巷格局保存较为完整,保存了浓郁的渝东南传统镇街格局,具有较高的历史讨论价值。濯水古镇因环境幽美、白鹤翔集,昔称“白鹤坝”。这里自古与乌江、酉水一起,成为沟通三峡地区和江汉平原的重要通道,成为无数水码头中不能忽略的重要驿站。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有人的地方才有经济和商贸的繁荣。到清代后期,该地区依旧是川东南驿道、商道、盐道的必经之路。我们的父辈祖辈,不管是从彭水到龚滩,还是从龚滩到彭水,都必经濯水这方水陆码头。千年过去,将昔日繁荣看尽的古镇,坐落在青山之间,唯有它的知己——漂亮的阿蓬江依旧陪伴着它,滋润着它。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背着背包、拿着相机,继续往里走。曲径通幽的青石板路两旁,皆是打糍粑、磨豆花的小商小贩,处处溢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妹儿,要不要试一下刚出锅的叶儿粑?”“大姐,這个叶儿粑是怎么做的噢?”“这是用我们本地的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