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领导:你好!教育是一个广泛复杂的系统工程,现代素养教育更要求根据孩子自身特点和不同的成长背景"因材施教",要求家长和老师能及时沟通并修正对孩子的教育.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进展,学习的延伸使得教育不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也有很大部分是由孩子的父母及家长完成的.实际上,家庭应该是最重要的教育场所,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沟通学校,老师和家长对孩子进行系统教育,将是十分有意义的,而这些都需要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有一个通畅的渠道.家长会:首先,学校的家长会总是有限,一个学期最多也是两三次,而家长更多的是以一种"听"的角色参加;没有机会发言并表达自己的想法,更不用说针对自己的孩子的个性来与老师沟通.其次,家长由于工作忙,或者没有机会参加会议,这样导致一学期仅有的几次沟通,也只能放弃,根本谈不上相互配合.另外,还存在学生不诚实等问题,如"蓝极速"网吧事件的还有很多.真是可叹呀!家庭,学校与社会是一个人成长的主要环境,它们以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形式占据着青少年学生的整个生活.一般来说,我国中小学生目前平均每天在样时间不低于 6 小时,在社区活动时间大约为 3-4 小时,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家庭,学校与社会在任何一个环节失控,都会导致整个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出现断裂. 那么如何 发挥学校教育的专业化,家庭教育的持续化,社区教育的实践性优势,是新时代素养教育的新课题.显然,家校合力,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一个一致的过程,不仅表现在二者在青少年学生培育目标的一致,而且表现在家庭全方位地支持学校教育工作,学校尽力帮助家长解决子女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家庭和学校才能在青少年教育过程中密切合作,互相配合.同时在解决一致的过程中,还包括二者之间相互衔接问题.家庭教育的优势是对孩子教育的延续性,但没有专业的指导;而学校教育的优势在于具有专业化的管理,但具有较强的衔接问题,学生从学前教育到幼儿教育,从小学教育到初中教育再到高中教育都存在衔接问题,一个一年级班级的今年的班主任,而到明年升级后换了一个班主任,当然其它的老师都可能换.从这个问题看出,一个老师费了很多的时间去了解学生,可刚完成更深层次的了解,可又遇到学生升级了.真有点"白费心思".而对于一个接手新班级的老师了解学生个性又是困难重重!如何解 决呢 只有通过一种软件管理手段将前面所有的学生个性进展记录在案,随时调用,从而解决学校教育多年来存在的衔接问题.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更轻意地进行智能互联*家校合作*协同教育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