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制造性推断中的“蝴蝶效应假如特定技术特征与技术效果之间是非线性关系,则在推断该技术方案是否具备制造性时,应当严格坚持专利制造性推断的整体原则,避开将该特定技术特征与其所在的技术方案割裂开来,推断其在现有技术中是否存在技术启示。在推断该特定技术特征是否取得意料不到技术效果时,应将其放在整体技术方案中来考察。专利制造性推断应当遵守立体原则和整体原则。专利制造性推断的立体原则,也被称为综合原则,是指在推断技术方案是否具备制造性时,不仅要考虑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身,而且要考虑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所产生的技术效果,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专利制造性推断的整体原则是指,在推断技术方案是否具备制造性时,应当针对权利要求限定的技术方案整体进行评价,而不是评价某一技术特征是否具备制造性。基于专利制造性推断的立体原则和整体原则,可以对专利授权确权审判实践中的很多问题和现象进行思考。基于专利制造性推断的整体原则,笔者发现,专利制造性推断中存在的“蝴蝶效应”。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专利制造性推断的“蝴蝶效应”:第一,什么是专利制造性推断中的“蝴蝶效应”;第二,“蝴蝶效应”对专利制造性推断有什么影响;第三,如何对待专利制造性推断中的“蝴蝶效应”。一、什么专利制造性推断中的“蝴蝶效应”(一)什么是“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其大致意思是: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然扇动几下翅膀,两周后就可能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引起一场巨大的龙卷风。蝴蝶效应的主要原理在于:空气系统属于极不稳定的混沌系统,蝴蝶煽动翅膀时,产生的微弱气流引起周围空气动力系统发生变化,由此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使得某个相关系统发生重大变化。蝴蝶效应是一种混沌现象。混沌理论(chaostheory)主要讨论系统的非线性特征。该理论认为,系统可以分为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其中,线性系统的内部关系是严格呈比例的;非线性系统内部关系的呈现,则并非根据比例规则。而混沌,就“是非线性系统的普遍行为或通常运动机制”。混沌理论已被广泛用于描述和解释各种自然和人为现象,如气候模式、股票价格、心律不齐和交通堵塞等。(二)专利制造性推断是否存在“蝴蝶效应”专利制造性推断中的“蝴蝶效应”是指,诉争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只是对特定的技术特征进行了较小的改变,但是该特定技术特征的较小变化与其他技术特征之间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