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国际意识的培育[关键词]历史教学;教学改革;国际意识随着 21 世纪的到来,全球化、一体化化趋势正在不断加强。每一个国家、民族都不能独立于世界体系之外而存在。每个现代人理应具有世界性眼光才能适应社会的开展、时代的需要。世界各兴旺国家对国际意识教育都非常重视。近年来各国在历史课程方面进行大力度改革,在历史课程目标和功能中都对国际意识加以强调。一、国际意识的概念所谓国际意识又称世界意识、全球意识,指的是以开阔、理性的全球视野、人类视野认识、对待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与现实的思维方式。站在世界的高度了解世界历史和当今国际社会、关注人类共同的命运、评价本国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的意识。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国际意识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它要求中学生具备足够开阔的视野,把握人类历史开展的根本趋势和特征。(2)它要求中学生以博大的胸怀、自尊理性的科学态度认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认识世界历史的一体多样化,认识中国和世界的互动关系,容忍、理解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经济、文化、政治上的差异,尊重其他族群及其历史文化。(3)它要求中学生立足于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立足于祖国的现代化事业,立足于中华文明的复兴,“具有改革、开放意识和参加国际竞争的意识,具有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为世界和平、开展与人类进步事业做出奉献的历史责任感。”二、历史教学中国际意识的渗透高中生正处于道德观、社会价值观生成、确立的关键时期,也是世界意识培育的重要时期。世界意识教育属于跨文化教育范畴,是一种跨文化的理解教育。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对对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尊重,而应作为一种完整和可操作的教育过程。在此过程中除了了解国际知识、形成国际性技能和能力外,最终耍形成的是国际理解的态度。从而使学生从全人类利益、全球观点出发考虑问题,具有较高的国际责任感,提高国际意识。在此过程中,通过高中历史教学展开对学生世界意识的培育是值得我们去尝试和探究的。在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自然地结合教材所提供的素材,适时找到一些进行世界意识教育的有机结合点。(一)中国史教学中的实践在古代史教学中我们要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曾吸收许多国家的先进文化,制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另一方面中华文明又不同程度地、以持久的魅力和风采影响世界。例如:美洲的玉米、甘薯、欧洲的水利法等传人中国,这些都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