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合同法讲座 我们说到法律责任,一般是指三个领域的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前两个,尤其是刑事责任,其基本原理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即“罪行法定”,是指只有法律明令禁止的行为,你为了,才可依法判你有罪。因此,对法律规定的依赖是完全的和强制的。而民事责任恰恰相反,民商事原理是“法无禁止即可行”,即“意思自治”,是指,只要不是法律明确禁止的,你都可以自由地为之,属于你的权利也可以自由地处置。最典型的例子是,家庭纠纷引起的伤害或杀人案件,一方造成另一方重伤或死亡,则侵害方构成公诉的刑事责任,无论被侵害方是否谅解,侵害方均须承担刑事责任。而在民事赔偿部分,被侵害方则可以自由处置自己的赔偿权,减少甚至放弃要求赔偿权利的,都是可以的。简言之,刑事责任只能“公了”,不允许“私了”,而民事责任则允许“私了”,甚至目前倡导纠纷双方通过协商协调解决而不通过司法途径。正是鉴于上述民事责任区别于刑事、行政责任的特点,民事法律关系的基础往往建立于平等主体之间的公平友好协商,且高度的意思自治原则是民商事法律的宗旨及灵魂,因此,相比较法律规定而言,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则成为确定各方权利义务的重要的依据。之所以,一开始花了大量的篇幅给大家介绍这些知识,是让大家明白合同的重要性,重视合同的签署和履行。 一、合同的概述 (一)合同的概念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对于“契约”、“协议”的称呼并不陌生,从本质上讲,它们与“合同”的性质都是一样的,不过是“合同”的称呼更为正规、正式。 我国《民法通则》第 85 条规定,“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我国《合同法》继续沿用了《民法通则》的上述规定,《合同法》第 2 条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同时,该条第 2 款还规定了,“该法不适用于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 (二)合同的特征 1、合同是各方当事人的合意。首先,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且彼此互相进行意思表示;其次,各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应当达成一致。即,一方不能意味“合”,表达的意思不一致也不能意味“合”。 2、合同是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义务为目的的协议。这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是指某种法律关系,主要是指债权债务关系。譬如借款合同,出借人与借款人之间基于借贷关系产生债权债务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