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被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法的内容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法的特征:规范性、强制性、国家意志,普遍性、国家强制性、程序性法的作用:规范作用(指引、教育、评价、预测和强制)和社会作用宪法的修改: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全国人大和常委会行使国家的立法权。人大制定修改基本法,常委会制定修改基本法以外的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地方政府规章效力等级低于地方性法规自治区的自治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县的自治法规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批准生效,并由后者报人大常委和国务院备案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成文法,又称制定法;不成文法,又称习惯法创制主体和适用法律关系主体的不同:国内法、国际法按照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实体法和程序法法律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根本法和普通法,法律效力低于宪法法律事实分为两类:法律事件(客观)和法律行为(主观)立法规定的四个原则:1、首要原则是合宪性,遵守宪法 2、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 3、体现人民意志 4、从实际出发立法程序分为以下四个程序:1、提出议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30 人以上或者是一个代表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委员 10 人以上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2、法律草案的审议3、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这是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阶段,法律草案要有过半数的代表同意,这里的代表是全体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草案,由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4、法律的公布: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法律没经公布的不具有效力,必须在法定的媒体上公布,宪法的修正案由全国人大主席团公布,行政法规由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法律的实施:法律遵守是主要的法律实施方式;第二是执法,国家行政机关主动的依照法律进行社会事务的管理;第三是司法,法律适用;第四是法律监督司法原则:司法公正(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程序公正为重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切平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检察院是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专门的行政监督包括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法解释分类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