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知识共享将评价融入课堂,让评价促进教学——学习《多样化评价》有感作为“教学能手”参与了长宁区教育系统数学学科课题组项目,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自学理论。项目组的导师李雅芬老师开列了一些可供选择的书目,可自己选择对自身有帮助,且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通过学习,了解教育理论发展的起源,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感悟教育的真谛。探索如何实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提出的多样化评价,是数学课程实施中探索的重要问题。如何把握和实施的评价方式,更好地理解多样化评价的功能,有效地运用多样化评价更是我近期在实践中探索的和希望有所突破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我选择了崔允漷等主编的《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和张春莉著《走向多样化的评价》两本书进行阅读,为自己积累理论基础的同时,也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一定的运用和思考。一、现状思考:理论学习研究的现状和背景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提出,数学标准中的新领域“多样化评价”越来越受到关注。以往的评价内容和方法比较单一,都以单纯的考试和测验为主,使评价的目标更多地集中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上,评价的对象更多地是指向学生。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中提出评价三维度,即关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成果,其中把学习成果落于最后一位。二、理论认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解读(一)解读课程标准和基于课程标准、何为“课程标准”专业技术知识共享“课程标准”即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实际上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它对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进行详细、明确的阐述,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课程标准通常包括了几种具有内在关联的标准,主要有内容标准(划定学习领域)和表现标准(规定学生在某领域应达到的水平)。、何为“基于课程标准”只有经历适切的过程与方法,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才对学生是有意义的。只有习得良好的情感态度,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才能激励学生持续深入的学习。注重学习兴趣与习惯背后的学习品质的培养,涉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两个维度。对于这两个概念,两个不等于是关键。即课程标准不等于知识要点,基于课程标准不等于细化知识要点。(二)解读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