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温州学习考察报告根据市政协常委会议安排,市政协非公有制经济调研组部分委员在常务副主席朱启城、秘书长贾殿伟同志的带领下,于 3 月底赴浙江省温州市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问题进行了考察和座谈学习。温州市发展民营经济方面独领风骚、别具一格的做法,使调研组的同志在思想观念等方面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下面,将温州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方面的经验和启示报告如下:温州是全国东南沿海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全市辖 3个区 2 个市 6 个县,陆地面积 11784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 11000平方公里,总人口 750 多万人,市区人口 200 万人。温州是一个具有 1800 多年建城史的东瓯名镇,人杰地灵、代有名家,尤其是秉承的义利并举、农商皆本的重商历史文化,在大多数温州人的思想深处根深蒂固。他们以勤劳致富为荣,人人想当老板,恋乡不守土;以创业为人生第一目标,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历经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以特有的温州人精神展现了市场经济中敢为天下先的斗士形象,为改革开放后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打下了重要的伏笔。一、发展历程。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的温州经济发展,用一句形象的话来概括,就是发达的民营经济和灵活的市场机制构成了温州经济起飞的两只翅膀。其演进历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以家庭企业为普遍形式的初始阶段。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1中期,是温州民营企业发展的第—阶段。业主制家庭企业是这一阶段最普遍的组织形式。至 1983 年,温州冢庭工业企业已达 10 万户,家庭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农村工业总产值的 70%以上。可以说,家庭作坊式企业的兴起成为温州工业化起步的标志。二是以“股份合作制”为典型形式的过渡阶段。80 年代中期至 90 年代前期,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从 1984 年开始,温州市委,市政府引导家庭企业走联合的道路,出台了《关于农村股份合作企业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使温州的股份合作企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至 1993 年,股份合作企业数达到 36887 家,其中工业企业 27771 家,工业总产值 193 亿元,占当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56.25 %。从 1985 年至 1993 年的 8 年间,温州工业总产值由42.1 亿元猛增至 343.3 亿元,翻了三番,成为全国工业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至此,温州农村工业从总体上看已基本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三是以有限责任的公司制企业为代表形式的新阶段。90 年代以来,随着公司制条例和公司法的先后出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