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中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指导、自我意识指导、人际交往指导、生活与社会适应指导四个方面。 一、学习心理指导 (一)培育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成效最重要的内部心理因素。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对学习的影响或作用主要表现在:(1)激活作用,促使学习者尽快进入学习状态;(2)指向作用,使学生全部精力集中于学习课题上而远离其他事物;(3)维持作用,让学生把饱满的热情倾注在学习活动上,使其学习活动有一定的紧张度,且能维持足够长的时间。 有不少学生谈到在学习时注意力不能很好地集中,有的学生说在听课中常常走神儿,有的学生说一看到书就想打瞌睡,有的学生干脆就说很讨厌学习。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心理学讨论也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事,可以发挥智力潜能的 80%以上;而做不感兴趣的事情,则只能发挥智力潜能的 20%左右。因此,培育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就不再是枯燥的事情,相反倒是一件能不断体验到愉悦的活动,当然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自己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兴趣。教育实践表明,学习动机推动着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在美国读书时因语言问题而遭到美国人的人格侮辱,这件事激发了他的学习动机,开始从事原本不感兴趣的英语学习讨论,在实践中不仅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且还创立了自己独特的学习模式。 那么,如何培育学习兴趣呢? (1)培育好奇心。“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学习兴趣就是在不断的探究之中变得越来越深刻。因此,平常要留心观察一切事物,多给自己提一些“为什么”,并且常常与同学、老师一起讨论讨论学习中的问题,感受知识的魅力。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加上问号,然后经过不断的钻研而达到的。可见,好奇心像一台动力十足的小马达,推动着个体不断地探究知识。实际上,我们学业上的长进也往往是循着“好奇—有疑—思考—释疑—有得—产生兴趣”的轨迹进展的。 (2)不要在学习之前就强化自己没兴趣。想让自己对学习产生兴趣,首先自己必须具有主动学习的良好态度,坚信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