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这么爱“养生前阵子,爷爷奶奶被熟人忽悠买了上万元的灵芝孢子粉,因此跟叔叔发生一些不愉快。这是继上次奶奶买了七千块钱的养生锅后,家里发生的第二次大规模争吵。妹妹偷偷告诉我,爷爷奶奶每个月都要在养生品上花一大笔钱,报纸上、电视上、传单上,但凡说吃了可以“身体健康,寿比南山”的,全都买回家。我笑着对妹妹说:“爷爷奶奶之所以这样,肯定是对现在生活非常满意。所以,想活得更久一点。”老年人养生,为了长寿。那正值生机勃勃,青春活力的年轻人,为何如此钟情“养生”?我们是“网上冲浪”成长起来的一代,科技的高速开展和信息爆炸式的冲击,让我们拥有一颗随时接收,随时更新的大脑。比起从小下田务农的上一辈,我们的脑子持续在升级,身体却一直在退化。生龙活虎的年轻人好似变成了一台台可以 24 小时工作,不會疲倦、没有感情的机器,坐在椅子上,盯着电脑屏,看着屏,持续输出。保持固定坐姿,结束一天工作,成为了我们的日常。而每天,我们做得最多的运动就是眨眼。据不科学统计,人一分钟眨眼次数超过十次就进入了疲劳期,也就是缺觉。当熬夜加班成为我们的深夜狂欢,当“周六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的加班模式大幅推广,我们不得不像个陀螺,时刻保持旋转。与此同时,“速度”成为了时代关键词,大街小巷身影灵活的外卖小哥和流水线制作食品的商家替代了耗时的家庭手作,一日三餐填饱了密密麻麻的写字楼中饥肠辘辘的胃。所有食物,开盒即食,省去等待。熬夜、加班、外卖,是我们生活必备的三件套,我们常常调侃自己是“社畜”,喜爱把“丧”奉为人生态度,因为我们的人生时时刻刻都在被时代的巨变和洪流推着被动向前,像是一台台被碾压机追逐的机器,似乎稍有懈怠就会粉身碎骨。我们,很不快乐、很焦虑、很抑郁,已经记不起来欢乐的感觉,已经忘记上一次自己放肆大笑是什么时候。明明长成了一个人的模样,却常常觉得自己的生活过得不像人。电影《银翼杀手》中,讨论了“人”与“复制人”的话题,全片贯穿着人与人的价值的思辨,“人”透过“复制人”反思了“生命的定义”和“生命的意义”。每当在拥挤的早晚顶峰地铁里穿梭,看着来来往往如自己一般的上班族,一样的面无表情,一样的行色匆匆。有种错觉,感觉自己的生活被大规模复制了,不幸的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沦为了被复制的人,渐渐失去了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喜怒哀乐。为了抵抗这种如流水线产品一般生活带来的焦虑和抑郁,朋友开始了她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