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压抑中开天辟地《开天辟地》,无论是在取材、处理手法、艺术效果还是雕琢的水平上,体现的都是这个时代最高的治玉水平。《开天辟地》的创作并非突发奇想。近几年,中国呈现出了太多的第一,北京,第一次举办奥运会;上海,第一次举办世博会……立足于此,2024 年,我创作了以女娲造人为主题的大型翡翠作品《人之初 2》。之后的一天,我去看另一块大型翡翠料,正是烈日炎炎的正午,明晃晃的阳光,直接冲击着我的眼睛,我自然地伸出手去遮阳光,阳光透过我的手,清楚地映照出一节节稍暗的骨头影,整个手掌都是血红色的。尽管已经过去了两年,那一幕,始终清楚地展现在我的眼前。那是激荡着巨大的生命力的生命的颜色,再配上整块翡翠中浓浓的春色、粉红色,第一感,我已经决定这块料一定要表现裸露着的身体。已经有了表现女娲造人的《人之初 2》,顺其自然地,这件作品便表现象征了无穷生命力的盘古《开天辟地》。一切都在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今日,那巨大的冲击力,就如同开天辟地般,在混沌中,分清了天地,蓬勃汹涌地向前进展。创作前期的三大苦恼以裸露着的人体来表现生命力的旺盛,是我在看到料的刹那就定下来的,然而,具体该如何去表现,却还没想过。以盘古全裸的男性身体为主体表现出来的《开天辟地》应该是很美的,但这种美是以纯西方的人体雕塑体系去表现,还是以中国传统的方式去处理,是在创作之初困扰了我很久的问题。以纯西方的人体理论去表现中国古老的题材,对于自始至终拥有着浓厚文化味道的玉器来说,那种几千年文明熏出来的那种感觉,恐怕不容易找着。而以中国传统的方式处理裸露着的人体,以 5 块梅花形的腹肌去表现现实生活中的 8 块直肌,似乎也太不科学,这件作品,终究是要展示给中国的现代人、世界的现代人去看的。除了表现手法上的苦恼,身边学生们的造型能力也是让我担忧的问题之一。这样一个巨大的作品,只靠我一个人去完成肯定是不太现实,可由这些没有丝毫人体解剖知识的学生们去协助的话,是否能完美地根据我的创作思路去完成整件作品?众所周知,作品的表现力与题材有很大的关系。而在盘古开天辟地之时,“天地浑沌如鸡子”,天地未分,万物皆无,直至盘古死后,才“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在那当时,几乎没有任何可以把它收到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