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云阳山记-精品文档

云阳山记-精品文档_第1页
云阳山记-精品文档_第2页
云阳山记-精品文档_第3页
云阳山记在茶陵县城过一夜,清早出发,车行五里就到云阳山下。从东门进。石牌坊三门四柱,雄伟宽敞。近有赤松仙道观,黑瓦白墙红檐赤柱,半掩在苍翠的树丛里。道观建于唐朝,祭祀炎帝的雨师赤松子。相传赤松子常随炎帝左右,观天测象,布雨祈丰,成了人们心中呼风唤雨的神灵,在民间很有口碑。但其道观却建在山脚下,守在山门口,简朴低调,显然被人有所定位。毕竟炎帝老祖尊尊在上,毕竟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忠孝谦诚的美德。不作停留,顺道而上。广田阡陌一页翻过,平旷顿失。而云阳山则像画一样抖动开来,起伏纵横,峰峦叠嶂。稍往深处,山色的青翠就更磅礴了。山体覆满五月的林丛,爆出绵厚细腻的成熟之绿。座座青峰鳞次栉比,轮廓分明且起落匀称,当秀不让地拉开了绵延之势。满目皆是浓墨重彩。难怪神农氏炎帝南巡至此,就不想再走了。说是南巡,实为南迁。因为轩辕氏黄帝部落的崛起在挤压空间,诸侯夙沙氏的叛乱也耗费不少国力。民心向背已在分水之岭。身处忧患的炎帝,需要开辟脱困安民的路径,探求治饥荒祛瘟病的良策,决定部落重心南移,向长江流域拓展。所到之处,推行种谷、采药、产麻之法,带领民众开展生产自救,遵循天时,共享地利,促使人心回填,局势企稳。炎帝这一逆境拓新的壮美历程,屈原在《离骚·远游》中有过抒写,“指炎神而直驰兮,吾将往乎南疑”,既是对炎帝的赞颂,也是给自个打气,从流放的遭遇中振作起来,学习炎帝勇往直前的精神,不虚南行。屈原如此气贯长虹的抒发,也从另一个角度道出炎帝处境的严峻,道出炎帝南迁是一个什么样的抉择,是如何的变被动为主动,化腐朽为奇妙。南巡的炎帝终是留在了湖湘,长眠在这云阳山一带。《舆地纪胜》记载,“炎帝墓地,茶陵县南一百里康乐乡白鹿原。”一二一一年,即南宋嘉定四年,康乐乡被划入新置的酃县,至一九九四年,酃县改名为炎陵县。《湖南通志》记述,“云阳之地为炎帝故封,是湖南封建的开始”。可见,炎帝南迁之后就没再北去了。他在长江流域实现了部落重生。他的疆域,至少扩充到了包括云阳山在内的广阔南土。从东往西北走,松柏激昂于静谧的山冈,林秀成堆。徐霞客曾经风餐露宿转悠四天,描述此处“石崖高穹,峰笋离立”。这样水土丰润山势俊美的地带,受到炎帝垂青,自然是天经地义。民以食为天,炎帝南巡是冲着民生来的。我不曾探究先人们一日三餐吃食的条件和习惯,但有考古证明水稻作为谷物在南方的悠久。在这云阳山里的独岭坳大溪文化遗址,就发现有六千年前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