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提高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的性能,促进其在药物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以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 功能化修饰 药物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Functionalized modification”“Drug”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 2024 年 1 月-2024 年 3 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SpringerLink、Elsevier 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主要对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肿瘤靶向性修饰、内源性刺激响应性修饰、外源性刺激响应性修饰及其在药物讨论中的应用进行论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 292 篇,其中有效文献 43 篇。根据肿瘤部位的靶向受体(包括叶酸受体、线粒体受体、透明质酸受体等)和肿瘤内部微环境(包括酸性 pH 环境、还原性环境、多种酶环境等)以及外部环境刺激(包括温度变化、光和磁场等),采纳肿瘤靶向性(如叶酸、线粒体靶向肽三苯基膦、转铁蛋白等)、内源性刺激响应性(如 pH 敏感性接头、二硫键、酶响应性材料等)、外源性刺激响应性材料(如温敏性材料聚 N-异丙基丙烯酰胺、光敏性材料偶氮苯、超顺磁性四氧化三铁等)对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进一步功能化修饰,可实现药物的特异性递送,避开药物提前释放,提升药物的抗肿瘤效率,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要应用于临床,还需要解决其大规模生产问题、稳定性问题以及在动物实验中的良好效果能否在临床重现的问题,此外对其毒性和体内分布、代谢过程也需进行深化讨论。 关键词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功能化修饰;药物;靶向性修饰;刺激响应性修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s)因其独特的介孔结构和高比表面积,在药物传递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DDS)中显示出优于其他纳米载体(如脂质体、纳米球、聚合胶束等)的特点[1]。且 MSNs 粒径可控、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强,药物负载能力强[2],在过去的 10 年中,以二氧化硅为基础的介孔材料成为讨论热点[3]。在当前的肿瘤治疗中,主要采纳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等方法,但却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而纳米载体可通过实体瘤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EPR 效应)被动靶向[4]或功能化修饰后主动靶向到肿瘤组织,使药物在肿瘤组织中富集,而对正常组织不产生过多的破坏[5]。MSNs 作为纳米载体,对药物分子的负载主要是利用氢键、物理吸附、静电作用和 p-p 堆积来实现,而这些作用力普遍较弱[6]。介孔二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