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喜剧小品大赛看相声艺术的困境去年的相声竞赛已经烟消云散,前年的相声竞赛也已经恍若隔世,到了今年我们在元旦欣赏的却只是一个喜剧小品竞赛,没有了说学逗唱的元旦到让笔者多少有一些寂寞和无奈了。小品可以代替相声吗?小品能去代替相声吗?小品应该向什么方向去进展,相声应该怎么去面对小品带来的挑战等一系列的现实问题都不在本文的讨论范畴之内,在此笔者只是对相声艺术所存在的困境做一点简短的,属于普通观众的闲言碎语,而不是长篇大论。笔者谨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去评论笔者所喜爱的相声艺术,所写的评论也只是提供有闲暇时间来欣赏这个评论的喜爱相声艺术的朋友们一个思考相声艺术的角度,文中的一些例子也是就事论事,希望朋友们在学术的角度上做一个批判,那样的话笔者会非常的兴奋毕竟在现在还有人向笔者一样喜爱着那说、学、逗、唱的相声艺术。今年的戏剧小品竞赛从一些形式上可以说脱胎于前两次的相声竞赛,但是我们应该从一些竞赛中出现的事情中来认真的思考相声艺术所面临的危机,从而得到一些教益。有的朋友“”可能会认为笔者的文章会从某些比较有名的相声演员去以 助演 的身份去参加小品竞赛作为这个文章的第一炮。实际上笔者认为一名好的相声演员就应该是一个多面手,以后的相声演员更是要多渠道的了解信息,多方面的整合信息,使自己在成为多才多艺的演员同时,植根于相声艺术制造出属于自己的舞台风格和表演个性。所以说相声演员演出小品是很正常的一个现象,是一个应该值得提倡的现象,而不是一个值得批判的对象。笔者在这“”里主要想提的是一个相声艺术怎么样去 造势 的问题,次要想提的是一个相声艺术怎么样培育后备人才的问题。只有解决好了这两个问题相声艺术才能走出现在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