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也在文物修复上踩了雷细究下来,西方殖民者抢劫文物的历史,从工业革命之后就没有断过,而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文物修复工作,只有近百年历史。“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是中国唐代诗人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名句。如今的巴西,并没有外敌入侵,也没有内战发生,但 9 月 2 日晚间一场持续整晚的大火,恰恰使得巴西博物馆馆藏 2000 万件藏品毁于一旦。这些藏品,是巴西博物馆历时 200 年的经营。巴西博物馆建筑的前身,和阿房宫一样算是王宫——葡萄牙国王的圣克里斯托旺宫殿。19 世纪初,拿破仑正处在“固一世之雄也”的阶段,1808 年占领了葡萄牙。葡萄牙布拉干萨王朝逃亡到南美洲的殖民地巴西,1809 年更迁都里约热内卢。巴西博物馆烧毁的文物,绝大多数恐怕很难修复。而在欧洲,在北非,拿破仑铁蹄走过的地方,文物被大军抢劫的亦不计其数。如今的卢浮宫内馆藏,反过来恰恰证明了拿破仑大军当年的行径。洗劫之后的所谓“修复”卢浮宫内的埃及馆,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拿破仑大军抢劫方法的展示馆。比如古埃及大法老的雕像,由于特别庞大特别沉重,以 18 世紀末 19世纪初的运输方式,根本无法将整个大法老雕像运回法国。于是,只能大卸八块装箱运走。回到法国后,拿破仑为展示军功,某种程度上也为了展示其“热爱”文化艺术,对大法老雕像进行了“修复”——其实就是用粘合剂把它粘起来而已。当然,如今能让拳毛騧和飒露紫得以以粘连后的形态展出,参观者能从中基本领略“昭陵六骏”的风采,亦非易事。一支来自中国陕西的文物专家团队曾经到访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帮助宾大对这两匹“骏马”进行修复。该文物修复专家团队的一员刘林西女士如今回忆说:“我们前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包括石材和相应实验都做了。我们专门到石刻的原产地陕西富平县宫里镇,那是唐朝皇家石刻用材的原产地。我们去考察了,带了些石粉作为修复用的材料去美国。两骏上面残缺的部位,我们把它补全,修复出来。当时考虑用原材料的石粉来做的话,内部比较稳定,表面质感应该是最好的。到美国后,双方经过沟通讨论,都一致觉得用这个材料是比较好的,最后我们用了这个材料。”很遗憾,在中国陕西唐昭陵,“昭陵六骏”被抠去两匹“骏马”的地方,只能临时用水泥做了两匹假马。就像修补得不那么稳妥的假牙一般。许多文物流失国,会向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追讨文物。但得到的回答,大多就是“没门!”“什么所属国?这些珍宝的所属国,就是这里,法国!法国!我再说一遍...